[发明专利]指纹识别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34064.2 | 申请日: | 2008-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8292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15 |
发明(设计)人: | 陈家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家辉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董建林;孙永生 |
地址: | 214521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指纹识别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全识别方法,具体讲是涉及一种指纹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进入21世纪,国内指纹识别市场也出现了比较好的发展势头。在指纹识别传统市场,如指纹考勤、指纹门锁、指纹门锁和指纹保险箱等均保持比较快的增长速度。拥有指纹识别核心技术的企业,大胆地进行指纹识别技术应用创新,使指纹识别市场呈现更加缤纷多彩的局面。其中,以浙江维尔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拥有指纹识别核心技术的企业,将指纹识别技术推广到金融、交通、电子商务等领域,并迅速形成规模化的应用,促进整个指纹识别产业的发展,是近年来指纹识别应用创新的最大亮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指纹识别技术在金融领域和交通领域的应用。例如,随着浙江维尔科技有限公司拥有发明专利的、并一直致力推广的银行柜员身份指纹识别系统在中国建设银行全面推广使用,促进了指纹识别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而浙江维尔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驾驶员培训指纹管理系统在浙江省及全国的推广,开发并引导了交通领域指纹识别市场。
指纹技术在金融、交通等高端行业的成功应用,不仅扩大了指纹技术应用规模,最主要的是提升了公众对指纹识别技术的认识,拉近指纹识别技术和公众之间的距离。可以预料,指纹识别技术将逐步走出传统的应用领域,指纹识别技术应用创新将是未来指纹识别技术应用最主要的增长点。
指纹识别技术的应用将是指纹技术在安防领域应用中新的增长点,未来几年,如下的一些应用领域将得到高速的发展:
(1)指纹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互联网的普及,网上购物、网上交易、网上支付、网上娱乐的流行,电子商务中的安全问题已经受到广泛地关注,也为指纹识别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比较好的发展空间。使用指纹识别技术解决电子商务应用中的访问控制问题和身份确认问题,将是下一步指纹识别技术在电子商务系统中应用重点。
(2)指纹技术在银行、证券等金融领域的应用银行、证券等金融领域一直是安防产品的重点应用行业。
在金融领域,随着银行柜员身份指纹认证系统的全面推广使用,尤其是中国建设银行在全行推广柜员指纹身份认证系统,将推进指纹识别技术在金融行业其他领域的应用。
在银行内控和内部管理方面,除目前已经使用的银行柜员身份认证系统外,指纹押运系统、指纹二道门控制系统、指纹金库门控制系统将会逐步被认同并获得应用;在面向银行客户的应用方面,指纹识别技术将被逐步应用到储蓄、ATM柜员机取款等环节的用户身份认证;指纹POS机将逐步取代传统的刷卡POS,指纹支付将逐步取代刷卡支付,指纹USBKey数字证书将逐步取代传统的USBKey数字证书。在企业网上银行中,也将会引入指纹识别技术进行操作人员的身份认证。
(3)指纹技术交通领域的应用
指纹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将由目前还比较单一的驾驶员培训指纹管理系统,逐步扩展到基于指纹的汽车行驶记录仪、基于指纹技术的从业资格证管理、基于指纹的特殊车辆的管理、交通物流系统中的驾驶员身份指纹认证等多个应用领域。
(4)指纹技术在电子政务系统、企业内部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
电子政务系统和企业内部办公自动化系统也将是指纹识别技术应用的重点领域。在系统访问控制方面,进出网络系统、进出计算机系统、进出电子政务系统或办公自动化系统均会采用指纹身份认证方式;在身份确认方面,将会使用指纹电子印章进行身份确认。
但是现有的指纹识别技术具有误识率搞、不能跨硬件平台使用、识别速度慢、识别能力不强的缺陷,同时不具有假手指识别功能。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指纹识别方法,使指纹识别的准确率提高,死别速度提高、识别能力加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指纹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读取指纹:通过指纹读取设备读取到人体指纹的图像,取到指纹图象之后,对原始指纹图象进行初步的处理,使指纹清晰;
(2)、提取特征:建立指纹图像的特征数据,将指纹图像转换成特征数据,形成一个模板;
(3)、提取所保存的指纹数据:在预先储存的指纹数据库中提取指纹数据模板;
(4)、比对:将所读取的指纹特征数据模板和指纹数据库中的指纹数据进行比对,通过模糊比较,把两个指纹的模板进行比较,计算出它们的相似程度,最终得到两个指纹的匹配结果。
前述的指纹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将指纹图像转换成特征数据,为单向转换,不能从特征数据转换成指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家辉,未经陈家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3406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