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玉米早播控制玉米灰斑病的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233503.8 | 申请日: | 2008-10-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3315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0 |
| 发明(设计)人: | 杨静;朱有勇;李成云;何霞红;王海宁;朱书生;李炎;谢勇;孙雁;刘林;纪韵祚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农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 |
| 代理公司: | 昆明今威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明哲 |
| 地址: | 650201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玉米 控制 灰斑病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玉米早播控制玉米灰斑病的方法,属于植物保护学领域。
背景技术:
玉米灰斑病,又称尾孢叶斑病,是世界性病害。1991年辽宁丹东、庄河等地玉米灰斑病大发生。1996年辽宁省发病面积达20多万公顷,损失玉米2亿多公斤。沿海地区该病害更为严重,减产达50%以上。在云南省玉米灰斑病也严重发生和流行,2007年个旧玉米灰斑病发生面积2.8万亩,造成大部分山区玉米绝收。在云南省的文山州、玉溪地区、保山地区等都有玉米灰斑病的发生和流行。气候条件对灰斑病的流行有明显的影响,其中湿度是关键,相对湿度大于90%维持12~13小时有利于该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目前,生产上玉米常规播种时间是4月底至5月中旬,9月中下旬至10月初收获。云南省雨季大都主要集中在7月至9月,降水集中或降雨量大是玉米灰斑病流行的关键因子之一。7月至8月正是玉米处于抽穗乳熟期(易感病期),而大量的降水以及高温等气候条件满足了玉米灰斑病的发生和流行,因此,玉米灰斑病在生产上造成玉米产量严重损失。对玉米灰斑病的防治主要采取化学农药防治,而化学防治不仅防治效果差,而且极易造成环境污染。现在还未见有玉米早播控制玉米灰斑病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克服现有常规玉米播期利于玉米灰斑病流行的方法,提供一种能够控制玉米灰斑病发生和流行的玉米早播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保持目前玉米播种方式、施肥水平及田间管理与常规方法相同,其特征是玉米早播,1月至2月播种,5月至6月收获。单行种植,行距100—120cm。每亩播种玉米2000—3000株。玉米品种可以为旬单7号、会单4号、耕源135、耕源早1号、云丰88。该方法也可应用于甘蔗、蔬菜、果园、蚕桑田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发挥玉米早播早收,从时间上错开适宜玉米灰斑病发生和流行的气候条件,能有效地控制玉米灰斑病的危害,同时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量及其对农田生态环境污染的负面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两点:1、目前玉米常规播种时间是4月底至5月中旬,9月中下旬至10月初收获。7月至9月是玉米的抽穗乳熟期,也正是玉米灰斑病的发生高峰期。玉米灰斑病流行爆发的重要因子是空气相对湿度大于90%且叶片表面有水滴存在。玉米1月至2月提前早播,5月中旬至6月初收获,这样能在灰斑病发病高峰前完成玉米的生产及收获过程,错开按常规播期播种使玉米正好处于玉米灰斑病发病的高峰期,防病效果明显。2、玉米为单行播种有别于常规大小行播种的规格,行间距增宽,增加田间的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减少叶片表面的水滴,减少病原菌侵染,降低发病率,便能有效控制玉米灰斑病的发生蔓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同田对比试验,对照是按玉米常规播期播种,4月20日播种,播种规格为大小行播种,小行50cm,大行120cm,株距25cm。处理是玉米早播,1月10日播种,单行种植,行距100cm,株距25cm。玉米品种为寻单7号。调查玉米灰斑病的发病率、病情指数和防效,结果见表1。
表1 处理和对照控制玉米灰斑病的效果
实施例二:
同田对比试验,对照是按玉米常规播期播种,4月30日播种,播种规格为大小行播种,小行50cm,大行120cm,株距25cm。处理是玉米早播,1月25日播种,单行种植,行距110cm,株距25cm。玉米品种为会单4号。调查玉米灰斑病的发病率、病情指数和防效,结果见表2。
表2 处理和对照控制玉米灰斑病的效果
实施例三:
同田对比试验,对照是按玉米常规播期播种,5月5日播种,播种规格为大小行播种,小行50cm,大行120cm,株距25cm。处理是玉米早播,2月10日播种,单行种植,行距120cm,株距25cm。玉米品种为耕源135。调查玉米灰斑病的发病率、病情指数和防效,结果见表3。
表3 处理和对照控制玉米灰斑病的效果
实施例四:
同田对比试验:设3个处理,其中2个对照,对照1是净种玉米,按玉米常规播期播种,5月10日播种,播种规格为大小行播种,小行50cm,大行120cm,株距25cm。对照2是净种甘蔗,按甘蔗常规播期下种,2月15日下种,规格是行距100cm,株距10cm。处理是玉米早播,1月8日播种于甘蔗田,甘蔗与对照2常规栽种方式相同。玉米单行播种在甘蔗行间,玉米行距100cm,株距25cm,玉米与甘蔗行距50cm。玉米品种为耕源早1号,甘蔗品种为新台糖1号。调查玉米灰斑病的发病率及防效、玉米和甘蔗产量,结果见表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农业大学,未经云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3350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罗非鱼选择育种个体标记方法
- 下一篇:三角形状移动的双滚轮绕线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