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引发疾病的多肽药物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810233214.8 申请日: 2008-12-03
公开(公告)号: CN101411866A 公开(公告)日: 2009-04-22
发明(设计)人: 吕凤林;梅虎;田菲菲;张一;李元朝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
主分类号: A61K38/10 分类号: A61K38/10;A61K38/16;A61P31/16
代理公司: 重庆中之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代理人: 涂 强
地址: 400044重*** 国省代码: 重庆;8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治疗 致病性 禽流感 病毒 h5n1 引发 疾病 多肽 药物
【说明书】:

(一)、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生物医学领域,特别是一种关于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引发疾病的多肽药物。

(二)、背景技术

禽流行性感冒(Avian influenza)简称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AIV)引起的禽类广泛发生的传染病。据不完全统计,全球禽流感疫情已波及47个国家和地区,人发禽流感病例已达195起以上,其中死亡至少110人,死亡率高达56.4%。1997年在香港发生的禽流感引起了人的发病和死亡,从而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重视。AIV依据其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抗原性的差异目前可分为16个H亚型(H1~H16)和10个N亚型(N1~N10)[Alexander DJ.A review of avian influenza in different birdspecies.Vet Microbiol,2000,74(1-2):3-13]。根据禽流感病毒毒力和致病性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无致病性三类。H7、H5亚型所致禽类疾病具有传播快、危害大、病情凶险等特征,除急性呼吸道炎症外,常伴有全身出血性改变,心、肺、肾等多脏器衰竭,死亡率达100%,故称为高致病性禽流感(highly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目前将H5N1归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对于人类而言,最大的威胁在于,如果同时感染人类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就有可能在体内重组成可以在人类之间互相传播的新型病毒,而人们对此几乎没有免疫力,那势必将导致又一次的流感大流行。由于水禽和飞禽是AIV的天然宿主,这种病毒的长期存在,将为其与感染人或其他哺乳动物的流感病毒混合、产生新毒株提供条件。目前针对AIV的疫苗或者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种:

1、质粒疫苗:Lalor PA等对比了分别构建的HA、NP(核蛋白)、M2基因的质粒疫苗的免疫效果。三种疫苗都对实验鼠和雪貂有明显的保护效果,而同时构建了NP和M2基因的疫苗效果最佳【Lalor PA,Webby RJ,Morrow J.Plasmid DNA-based vaccines protect mice andferrets against lethal challenge with A/Vietnam/1203/04(H5N1)influenza virus.J Infect Dis.2008;197(12):1643-1652】。LiC等构建了优化后的质粒疫苗:H5N1/PR8-5B19。该疫苗包括H5N1病毒的HA和NA基因。并对HA和NA基因做了修饰-修改了HA切割位点使其和低致病性情流感相似、将NA的茎区用鼠肝炎病毒的S2糖蛋白的5B19表位代替,以降低其致病性和增强其免疫原性。最后该疫苗表现出较强的体液免疫应答,对实验鸡产生了较好的免疫保护【LiC,Ping J,Jing B.H5N1 influenza marker vaccine for serologicaldifferentiation between vaccinated and infected chickens.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2008;372(2):293-297.】。

2、重组体疫苗

Wei CJ等系统分析了几种不同形式的重组体HA蛋白应用为疫苗的潜力。单体、三聚体和低聚体的H5N1HA蛋白从细胞分理处分离出,采用中和抗体反应对其免疫原性进行评估。结果:高分子量的低聚体HA蛋白疫苗引发的抗体反应最强烈,三聚体次之,单体最弱【Wei CJ,Xu L,Kong WP.Comparative efficacy of neutralizing antibodieselicited by recombinant hemagglutinin proteins from avian H5N1influenza virus.J Virol.2008 Jul;82(13):6200-6208】。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3321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