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甲醇汽油燃料有效
申请号: | 200810233186.X | 申请日: | 2008-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1824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9 |
发明(设计)人: | 石联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联峰 |
主分类号: | C10L1/02 | 分类号: | C10L1/02;C10L1/10 |
代理公司: | 重庆创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宫兆斌 |
地址: | 401220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甲醇 汽油 燃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用汽油代用燃料,特别涉及一种甲醇汽油燃料。
背景技术 目前石油资源日趋枯竭迫使人们去解决汽油问题,为此人们努力 寻找着代替汽油又环保的新能源。现有传统工艺配制的甲醇汽油存在着金属件 腐蚀、非金属件溶胀、遇水分层/乳化、动力下降、耗油量增高等一系列问题, 给使用者造成不便和无形中的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成本低、不需 要改造现有发动机即可使用的甲醇汽油燃料。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 下技术方案:
一种甲醇汽油燃料,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的组分组成:
99%~99.5%甲醇:51~76份;
轻质油:13~30份;
助溶剂:3~6份;
纳米润燃添加剂:0.6~1.3份;
甲苯:7~12份;
二茂铁:0.04份;
其中,所述轻质油由汽油∶石脑油比=1∶3重量比组成,所述的汽油为90#、 93#、97#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石脑油闪点在20-27℃,密度在0.66-0.68kg/m3;所述纳米润燃添加剂由纳米抗磨剂∶纳米汽油添加剂=1∶19重量比组成;所 述助溶剂由重量百分比浓度≥99%的丙酮∶重量百分比浓度≥85%的甲缩醛 =1∶3.2重量比组成。
上述甲醇汽油燃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配置轻质油:分别称取汽油和石脑油,按汽油∶石脑油比=1∶3重量比混合 均匀,即得轻质油;
配置纳米润燃添加剂:分别取纳米抗磨剂和纳米汽油添加剂,按纳米抗磨 剂∶纳米汽油添加剂=1∶19重量比混合均匀,备用;
配置助溶剂:丙酮和甲缩醛,按丙酮∶甲缩醛=1∶3.2重量比混合均匀,即 得助溶剂;
配置甲醇汽油燃料:按重量份分别称取各组分,按以下配料次序:先向混 合釜中加入纳米润燃添加剂,然后依次加入助溶剂,轻质油,甲苯,二茂铁, 最后加入甲醇,依次加入到混合釜,混合均匀即得甲醇汽油燃料。
纳米抗磨剂是直接通过燃料油带入气缸参与润滑,保护发动机。主要原理 是利用一种以纳米级(5-10纳米)的惰性固体材料为基础制成的抗磨剂,以润 滑油为载体作用于机件表面,加入后,能迅速融为一体,在高温和极压的作用 下被启动,修复受损部位,同时形成纳米渗镀保护膜,在保证正常配合间隙的 情况下,将运动机件间的磨擦降至近乎零。因为有这层膜的隔离作用,使机件 间相对运动产生的磨擦只是作用于这层保护膜,从而保护了机件,降低了磨擦, 起到抗磨、减磨、迅速修复的作用。
纳米汽油添加剂。是适量加入甲醇中,即能使甲醇改变属性,发挥最佳特 性,调入汽油后,就会迅速扩散成6纳米尺度的环球形水颗粒,这些颗粒在热 运动能量的作用下,获得每秒10多米的热运动速度,从而使汽油在布朗运动的 作用下,形成稳定的微乳液,有效提高汽油爆发力。加入燃油后,能迅速吸附 并包裹胶质物,在燃烧室高温作用下,纳米混合体便发生气体性微爆,使燃油 二次雾化,充分燃烧,从而达到提高热效率,节省燃油,减少尾气污染物排放 等效果,同时具有抗腐蚀、溶胀功效。
助溶剂:由丙酮、甲缩醛组成,按重量比1∶3.2配制均质后加入助溶剂贮存 罐备用;
作用:助溶剂是提高溶解性能,提高抗水性能。
甲缩醛:具有优良的理化性能,即良好的溶解性、低沸点、与水相溶性好; 与醇、醚、丙酮等混溶;能溶解树脂和油类,溶解能力比乙醚、丙酮强;和甲 醇的共沸混合物能溶解含氮量高的硝化纤维素。
轻质油:由汽油和石脑油,根据质量存放期按重量比1∶3调配备用;
石脑油:提高本发明甲醇汽油燃料的存放期和降低现有甲醇汽油消耗比普 通汽油高的问题。
作用:提高甲醇汽油燃料的闪点和降低密度,即降低甲醇汽油燃料的蒸发 和减少社会上说的甲醇汽油燃料消耗大的问题。
要求:选用闪点在20-27℃,密度在0.66-0.68kg/m3的石脑油。
甲醇:作用:替代汽油,降低成本,环保;无论何种甲醇均可使用,但要 求纯度在99%~99.5%;
甲苯:调整动力性,汽油添加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联峰,未经石联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3318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产抗菌活性成分的滇重楼内生镰孢菌
- 下一篇: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