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气管道输送计量及泄漏报警的无线管理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232594.3 | 申请日: | 2008-12-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495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 发明(设计)人: | 谭汉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谭汉卿 |
| 主分类号: | F17D5/00 | 分类号: | F17D5/00;F17D5/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甘肃省敦煌市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油气 管道 输送 计量 泄漏 报警 无线 管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气管道输送计量及泄漏报警的无线管理系统,尤其是天然气、石油、成品油、水和有害化学物质管道输送的计量、泄漏报警的无线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最长的西气东输管道的建成,加上各大油田纵横交错的输油、输气管道和炼油厂成品油输送管道等已长达数万公里;生产单位、经销单位、分销商在油气计量方面相当复杂,如采用无线计量管理系统,无疑会减少许多麻烦,提高工作效率。而在这长达数万公里的地下管网中,其零部件法兰、阀门、泵及其密封圈老化引起的渗漏,管道腐蚀和在各种外力作用下,管道损坏后引起的渗漏,无疑都会给国家财产造成损失,严重的还会危及人民的生命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目前油气输送管道存在的计量问题和输送中的安全隐患,提供一种油气管道输送计量及泄漏报警的无线管理系统,以保障在油气输送管道发生泄漏后能及时报警,减少损失。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油气管道输送计量及泄漏报警的无线管理系统,包括超声波换能器(5),超声波发射、接收模块(4),单片机(7)、时钟电路(6)、LCD液晶显示屏(1)、键盘控制模块(2)、声光报警模块(3)、通信模块(8);基于微控制器的GPS+GPRS系统,其中包括:微控制器(9)、GPS模块(13)、GPRS模块(12)、sim卡(11)、时钟电路(10)。其特征在于:
所述超声波换能器(5),通过超声波发射接收模块(4)与单片机(7)相连接。
所述时钟电路(6)与单片机(7)相连接。
所述单片机(7)通过通信模块(8)与微控制器(9)相连接。
所述LCD液晶显示屏(1)与单片机(7)相连接。
所述键盘控制模块(2)与单片机(7)相连接。
所述声光报警模块(3)与单片机相(7)连接。
所述GPS模块(13)与微控制器(9)相连接。
所述GPRS模块(12)与微控制器(9)相连接。
所述sim卡(11)与微控制器(9)相连接。
所述时钟电路(10)与微控制器(9)相连接
所述GPS模块(13)通过GPS 星地面监控系统(19)与专线服务器(18)相连接,通过交换机(20)向总控中心(22)发送数据。
所述GPRS通信模块(12)通过GPRS网络路由器(17)与专线服务器(18)相连接;通过交换机(20)向总控中心(22)发送数据。
所述油气管道输送计量及泄漏报警的无线管理系统,其适用范围包括天然气、石油、成品油、水和有害化学物质的管道输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使用超声波换能器可作非接触计量、检测,安装无需停流、截管、打孔,只要在铺设管道外部安装超声波换能器即可,无流动阻挠检测,无额外压力损失,适用于大型圆形管道和矩形管道,且原理上不受管径限制,其造价基本上与管径无关,给大型输送管道带来经济实惠和方便。
2、使用超声波换能器作计量、检测和GPS+GPRS系统相结合,可实现油气输送的远程智能化管理,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而计量准确。
3、使用超声波换能器作计量、检测和GPS+GPRS系统相结合,通过GPS定位系统能及时发现泄漏地段,及时处理事故,减少损失。
4、采用功能强大的微控制器,通过通信接口,能方便地接入其它换能器和检测仪器,能方便组网;实现生产、运输、销售联合调度、统一指挥。
5、应用范围广泛,能适用于天然气、石油、成品油、水和有害化学物质的管道输送。
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方法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计量及泄漏报警部分的一种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现本发明方法的计量及泄漏报警部分主程序框图;
图3为实现本发明方法的GPS+GPRS系统部分总控制结构示意图,虚线框内为GPRS系统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油气管道输送计量及泄漏报警的无线管理系统由图(1)、图(2)、图(3)所示,计量、泄漏报警单元由超声波换能器、发射、接收、信号处理及流量显示和累积计算系统等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谭汉卿,未经谭汉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3259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