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旱作大葱的栽培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31610.7 | 申请日: | 2008-10-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7992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1 |
发明(设计)人: | 同延龄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延龄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A01B79/00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罗 笛 |
地址: | 714105***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旱作 大葱 栽培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蔬菜栽培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旱作大葱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栽培大葱多采用育苗移栽的方法,通常是前一年秋季或当年春季平畦育苗,待5~6月份葱苗长至30~40cm时移栽,移栽前将栽植地按80~90cm开沟,修整沟壁,将葱苗按株距3~4厘米均匀地排入沟内,复土灌溉,秋后视葱苗生长情况施肥、灌溉、培土,于10~11月份收获,一般亩产2000~3000公斤。该方法的缺陷是:由于需要开沟堆土作业,限制了其垅距不能进一步缩小,使大葱在生长期间不能充分地利用土地空间,单位面积内总株数少,导致大葱产量低;另外,由于需育苗移栽,除要消耗大量劳力外,尚存在需有灌溉条件的环境制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旱作大葱栽培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育苗移栽,需用大量劳力;以及垅距较大、每亩总株数少,依赖灌溉,亩产量低的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旱作大葱的栽培方法,该方法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起垅:控制垅间距60±2厘米,垅高30±2厘米,垅宽45±2厘米,垅沟底宽8~10厘米,将垅沟捣平后,在垅沟两侧各开一条小沟,小沟深宽各2厘米;
步骤2、播种:当年8~9月份播种,将葱种均匀的播入步骤1备好的小沟内,覆土镇压,每亩播种量500±20克;
步骤3、降雨后施肥,撒土保墒;
步骤4:补苗、定苗:在苗高15±2厘米时,按苗距3~4厘米定苗,缺苗处进行补苗,使亩苗数达6~6.6万株;
步骤5:培土:根据大葱生长情况及时进行若干次培土;
步骤6:收获:到次年7~8月份,视大葱生长情况隔垅收获青葱;再给预留大葱培土2~3次,到10~11月收获预留垅的大葱。
本发明的旱作大葱栽培方法,采用窄行距、高密植、秋季直播、来年秋季隔行收获,实现了大葱在不同生长期对土地、空间的合理利用,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水、肥、光、气、热等自然资源,节省大量劳力,旱作栽培,高产质优。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大葱栽培方法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旱作大葱栽培方法示意图。
图中,1、垅,2、垅沟,3、葱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旱作大葱的栽培方法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起垅。控制垅间距60±2厘米,垅高30±2厘米,垅宽45±2厘米,垅沟底宽8~10厘米,将垅沟捣平后,在垅沟两侧各开一条小沟,小沟深宽各2厘米。
步骤2、播种。当年8~9月份播种,将葱种均匀的播入步骤1备好的小沟内,覆土镇压,每亩播种量500±20克。此时播种可以利用秋季降雨多,土地湿润,秋后土壤蒸发量小,趁墒播种,突破出苗关,以便给葱苗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使幼苗积累营养,增加生长量和较发达的根系,为越冬御寒和春季防旱奠定基础,顺利渡过幼苗期。
步骤3、降雨后施肥(指化肥),并撒土保墒。
步骤4、补苗、定苗。在苗高15±2厘米时,按苗距3~4厘米定苗,缺苗处进行补苗,保证亩苗数达6~6.6万株。
步骤5、培土。根据大葱生长情况及时进行若干次培土,防止大葱倒伏。
步骤6、收获。到次年7~8月份,视大葱生长情况隔垅收获青葱,以便给预留垅(保留垅)的大葱创造培土条件;再给预留大葱培土2~3次,到10~11月收获预留垅的大葱。
大葱主要栽培在中高纬度区,该地域的气候特点是:春夏干旱少雨,秋季降雨集中。这一气候特点恰与大葱夏季生长缓慢,秋季发育迅速的生物学特性及叶面具有腊质层的耐旱特征相吻合。现有技术实施的先决条件是,无论育苗田块和移栽后的生长田块,均需有灌溉条件,这就大大限制了大葱的栽培范围,加上育苗移栽需花费大量劳动力,在目前农村缺乏强壮劳动力的情况下,也给实施栽培带来了困难。本发明的方法采用直播,免去育苗移栽环节,可在年降雨量400mm以上没有灌溉条件下的田块栽培,实现了在旱作条件下的大葱栽培生产,其产量也超过了有灌溉条件的地区,且品质优良。
图1为传统大葱栽培方法示意图。传统大葱栽培时的垅1的间距为80~90厘米,垅沟2中只种植一行葱苗3。当年9月下旬育苗,露地越冬;到次年5~6月移栽,亩保苗2~2.5万株,再到10~11月收获,亩产为2000~3000公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延龄,未经同延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316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灯芯绒织物
- 下一篇:基于非对称金属光栅结构的双频可调磁共振人工复合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