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带状疱疹、单纯疱疹等病毒性疾病的外用中药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30856.2 | 申请日: | 2008-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9104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25 |
发明(设计)人: | 牛德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牛德兴 |
主分类号: | A61K36/898 | 分类号: | A61K36/898;A61P31/22;A61K31/045;A61K35/58;A61K35/6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02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带状疱疹 单纯 疱疹 病毒性疾病 外用 中药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带状疱疹、单纯疱疹等病毒性疾病的外用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带状疱疹是病毒性疱疹疾病之一,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症状一般为患部出现成群集簇疱疹,沿周围神经走向呈带状排列发生于身体一侧,以躯干及面部最为常见,伴有剧烈的神经疼痛,治疗不当会留下后遗神经痛。单纯疱疹也是病毒性疱疹疾病之一,由单纯疱疹I型和II型病毒感染引起,临床症状为患部出现单个或成群集簇疱疹,一般好发于生殖器周围及颜面,伴有烧灼般神经疼痛和瘙痒,控制不当会反复发作。常见的皮肤病还有湿疹、褥疮、皮炎等。对于这些疾病,西医采用抗病毒用药和物理疗法,但治疗周期长,副作用大,病人痛苦,并且多留有后遗症或易反复发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提供一种采用中草药为主要原料,治疗带状疱疹,单纯疱疹,湿疹,褥疹,皮炎的外用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内容是:一种治疗带状疱疹、单纯疱疹等病毒性疾病的外用中药的配方包括:黄连25-25克、大黄25-25克、公英25-25克、土茯苓25-25克、制乳香25-25克、制没药25-25克、当归10-20克、三七参5-15克、五倍子25-25克、全虫25-25克、九香虫5-15克、蜀羊泉25-25克、乌蛇10-20克、冰片5-15克、白芨25-25克、乙醇400-600克。
本发明的最佳配比是:
黄连30克、大黄30克、公英30克、土茯苓30克、制乳香30克、制没药30克、当归15克、三七参10克、五倍子30克、全虫30克、九香虫10克、蜀羊泉30克、乌蛇15克、冰片10克、白芨30克、乙醇500克。
一种治疗带状疱疹、单纯疱疹等病毒性疾病的外用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乳香、没药、三七参、全虫、冰片五味中药精选研磨为粉,用乙醇浸泡72小时;
(2)、黄连、大黄、九香虫、乌蛇、公英、土茯苓、当归、五倍子、蜀羊泉九味中药精选粗粉,加水煎煮一小时,滤去药渣;
(3)、白芨研磨为粉,水调为糊状;
(4)、以上三种泡制药物合并,沸后煮十分钟;
(5)、凉后密封一周,杀菌,灌装即成。
使用方法:每两小时涂用一次,直接涂于患部。
禁忌事宜:孕妇及酒精过敏者慎用,不可与其他外用药混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主要是采用中草药为原料制成外涂剂,直接用于患部,能清热解毒、活血除湿、通络止痛、化瘀促痂。能当时止痛止痒,三日即可结痂,用药方便,无副作用,治愈率高,极具推广和应用价值。
具体的实施方式:取黄连30克、大黄30克、公英30克、土茯苓30克、制乳香30克、制没药30克、当归15克、三七参10克、五倍子30克、全虫30克、九香虫10克、蜀羊泉30克、乌蛇15克、冰片10克、白芨30克、乙醇500毫升。然后把乳香、没药、三七参、全虫、冰片研磨为粉,用乙醇500毫升浸泡72小时,把黄连、大黄、公英、土茯苓、当归、五倍子、蜀羊泉粗粉,加水煎煮一小时,去渣得药液2200毫升,把白芨磨粉加水调为糊状,泡制药物合并沸后再煮十分钟,凉后密封一周,杀菌,灌装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牛德兴,未经牛德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3085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