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同轴双频经颅超声治疗声头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230480.5 | 申请日: | 2008-10-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217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9 |
| 发明(设计)人: | 郎鸿志;王墨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康立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N7/00 | 分类号: | A61N7/00 |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1110 | 代理人: | 郭中民 |
| 地址: | 471039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同轴 双频 超声 治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主要涉及的是一种同轴双频经颅超声治疗声头。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在诊断和治疗脑血管疾病时,一般是先使用经颅超声多普勒检查(TCD)进行诊断,然后再采用经颅超声溶栓治疗仪进行治疗。经颅超声多普勒检查(TCD)是诊断脑血管是否狭窄和有无血栓形成的成熟技术,其通过声头发出的超声频率和功率较准确的诊断出血管狭窄或血栓形成部位。经颅超声溶栓治疗仪是专用于治疗脑血管狭窄和脑血栓的设备,其通过声头发出的超声频率和功率对脑血管狭窄和脑血栓部位进行溶栓治疗。由于诊断过程和治疗过程是分开进行的,不仅治疗过程烦琐,治疗费用较高,而且给溶栓治疗的定位带来一定的难度,医务人员只能在诊断的基础上大方位进行定位,不能实现精确定位,影响治疗疗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即是提出一种同轴双频经颅超声治疗声头。采用同轴定位的方式有效提高治疗定位的精确性,并可使经颅超声诊断与治疗合为一体,达到一机即可诊断又可治疗的目的。
本发明实现上述目的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其是在外壳内设置两片压电晶体,其中一片为高频诊断检测晶体,频率f1=2mHz(±5%);另一片为中频治疗晶体,频率f2=200-1000kHz(±5%)。
本发明将超声声头设计为同轴双频结构,使其具备了诊断与治疗双向功能,既可发出诊断用的超声频率和功率,又可以发出治疗用的超声频率和功率。从而可以将经颅超声诊断设备与治疗设备合为一体,达到一机即可诊断脑血管狭窄或血栓形成部位又可进行治疗的目的,方便了患者,降低了治疗费用。由于诊断与治疗发出的超声波同轴,因此,大大提高了治疗定位的精确性,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负担,避免对患者造成损伤。中频治疗晶体选择的治疗频率范围(200-1000kHz)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确定的,具有很好的溶栓治疗效果,且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损伤。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高频诊断检测晶体,2、中频治疗晶体,3、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给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如下。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同轴双频超声声头是在外壳3内设置两片同轴心的压电晶体,晶体的厚度:d=Vp/2Fp(时) 注圆中直径 d:晶体厚度 Fp:晶体的超声震荡频率。其中一片压电晶体为高频诊断检测晶体1,厚度D1≥0.8mm(±5%),频率f1=2mHz(±5%);另一片压电晶体为中频治疗晶体,厚度D2≥2.5mm(±5%),频率f2=200-1000kHz(±5%)。高频诊断晶体与中频治疗晶体均为锆钛酸铅压电晶体。该两片压电晶体由导电胶固定连接,分别通过引线与经颅超声多普勒检查(TCD)仪和采用经颅超声溶栓治疗仪连接。外壳3采用AL12硬铝材料制作,其厚度为:D=1/4λ.n(正数)/4mm(±5%),λ为铝中波长。
使用时,将同轴双频超声声头对准患者头部,打开电源开关使高频诊断检测晶体1工作,发出诊断用的超声频率和功率,由经颅超声多普勒检查(TCD)进行诊断,在明确血管狭窄或血栓形成部位后,转换电源开关使高频诊断检测晶体1停止工作,在不改变同轴双频超声声头位置的情况下,使中频治疗晶体2工作,发出溶栓治疗治疗用的超声频率和功率,由经颅超声溶栓治疗仪进行治疗。待治疗完成后,再次转换电源开关使中频治疗晶体2停止工作,高频诊断检测晶体3再次工作,通过诊断用的超声频率和功率对治疗后血管的扩张和血栓的溶解效果给以验证,确定治疗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康立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洛阳康立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3048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