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抽真空装置及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28114.6 | 申请日: | 2008-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255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9 |
发明(设计)人: | 梁和奎;张文起;许开伟;孙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04C19/00 | 分类号: | F04C19/00;F04C18/12;F04C29/00 |
代理公司: | 辽宁沈阳国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100 | 代理人: | 张立新 |
地址: | 110001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真空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抽真空装置及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炭素、冶金等行业的高压浸渍系统抽真空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石墨化阴极和电极的生产过程中,常采用高压浸渍技术来提高制品的密度。抽真空的目的是排出制品开口孔隙内的气体,以利于浸渍剂的渗透,真空度的高低及真空排气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到浸渍增重。现有的抽真空装置,真空泵出口与大气相通,入口与浸渍罐的副罐通过管路相连,管路上设切断阀,副罐有缓冲作用,防止液体沥青进入真空泵,但是,抽真空过程中,高温液体沥青挥发出大量沥青烟气,其中的焦油直接进入真空泵后,很容易凝固在真空泵中,造成运行障碍,而且氮气加压装置亦与副罐连接,这样抽真空和氮气加压操作不能同时进行,影响浸渍效率。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抽真空装置及方法,目的是防止沥青烟气中的焦油进入真空机组,提高真空度,缩短真空抽气时间。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方案实现:一种抽真空装置,它包括真空分离器、冷凝器、油水分离器和真空机组,其中冷凝器与真空分离器连通,油水分离器与冷凝器连通,真空机组与油水分离器连通。
所述的真空分离器内设热媒加热管,底部设液体沥青出口,沥青出口接沥青返回阀。
所述的冷凝器采用冷却水冷却,并设有热媒加热管,底部设有排污口。
所述的真空分离器与冷凝器连接管道为夹套结构,采用热媒油保温。
所述的真空分离器与冷凝器之间设有真空破坏阀。
所述的油水分离器采用冷却水冷却,并在底部设有热媒加热管。
所述的真空机组为罗茨水环式真空泵。
所述的真空机组与油水分离器之间设主真空阀和辅助真空阀。
所述的真空机组为一号真空机组和二号真空机组并联连接构成。
所述的主真空阀与油水分离器之间设有真空破坏阀。
所述的真空破坏阀用来恢复系统的压力到常压。
一种抽真空方法,包括下述步骤:浸渍罐来的液体沥青和气体被抽入真空分离器,液体沥青从真空分离器底部排出,气体进入冷凝器,冷凝后焦油沉淀在底部,气体进入油水分离器,油水分离器进一步分离后进入真空机组。
所述的真空机组通过主真空阀和辅助真空阀调节系统的抽气量。
本发明的优点和效果是:本发明有效的防止沥青烟气中的焦油进入真空机组,提高了真空机组的运转率,减少维护清理时间,同时增加浸渍的真空度,缩短真空抽气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抽真空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真空分离器;2、沥青返回阀;3、一号真空破坏阀;4、冷凝器;5、油水分离器;6、二号真空破坏阀;7、主真空阀;8、辅助真空阀;9、一号真空机组;10、二号真空机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受实施例所限。
如图1所示,本发明抽真空装置,它包括真空分离器1、冷凝器4、油水分离器5、一号真空机组9和二号真空机组10,其中冷凝器4与真空分离器1通过夹套管连通,管道采用热媒保温,冷凝器4与真空分离器1之间管道设有一号真空破坏阀3。油水分离器5与冷凝器4通过管道连通,一号真空机组9和二号真空机组10与油水分离器5通过管道连通。二号真空机组10与油水分离器5之间设主真空阀7和辅助真空阀8。主真空阀7和辅助真空阀8与油水分离器5之间设有二号真空破坏阀6。
真空分离器1内设热媒加热管,底部设液体沥青出口,沥青出口接沥青返回阀2。冷凝器4采用冷却水冷却,并设有热媒加热管,底部有排污口。油水分离器5采用冷却水冷却,在油水分离器5的底部设有热媒加热管。一号真空机组9和二号真空机组10均为罗茨水环式真空泵。一号真空机组9和二号真空机并联连接。
本发明的一种抽真空方法,包括下述步骤:浸渍罐来的液体沥青和气体被抽入真空分离器1,液体沥青从底部排出,气体进入冷凝器4,冷凝后焦油沉淀在底部,气体进入油水分离器5,油水分离器5进一步分离后进入一号真空机组9或二号真空机组10。一号真空机组和二号真空机组通过主真空阀7和辅助真空阀8调节系统的抽气量。一号真空破坏阀3和二号真空破坏阀6用来恢复系统的压力到常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未经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2811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陆两用式磁力驱动泵
- 下一篇:摩托车排气消声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