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由氯甲烷羰基化制备乙酸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228027.0 | 申请日: | 2008-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238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9 |
发明(设计)人: | 包信和;樊亚芳;马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C53/08 | 分类号: | C07C53/08;C07C51/10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马驰;周秀梅 |
地址: | 11602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甲烷 羰基化 制备 乙酸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乙酸的制备,具体地说是一种由氯甲烷羰基化制备乙酸的方法。
背景技术
乙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大量的用于化学工业,是重要的工业化学品。目前世界上 60%的乙酸是通过合成气—甲醇—羰基化来制备的。乙酸的工业传统生产工艺如下:首 先以天然气或煤炭为原料通过水蒸汽重整制得合成气,然后合成气在Cu/ZnO/Al2O3催 化剂的作用下合成甲醇,最后甲醇与一氧化碳在Monsanto铑基(Rh)催化剂或Cativa 铱基(Ir)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乙酸。这一方法最主要的缺点是要经过三步才能从甲烷 得到目的产物乙酸,这三个步骤是相互独立的,每一步都要使用单独的催化剂和反应器。 其中制备合成气的过程是一个高能耗过程,资料显示合成气的制备和压缩占整个过程投 资的60%以上。因此有必要开发从甲烷不经合成气制备乙酸的新路径。
目前工业上通过甲醇羰基化反应合成乙酸的有效方法由Monsanto公司开发的铑基 催化剂(美国专利US3,769,329(1973),其主催化剂前驱体为含铑的化合物,并以含有 卤素(如:碘甲烷)和/或有机膦(如:三苯基膦)的化合物为助催化剂),以及BP公 司在1990年开发成功、1996年实现工业应用的Cavita铱基催化剂。最典型的方法是采 用溶解在液体反应介质中的催化剂,使反应在CO连续鼓入下合成乙酸。反应介质一般 采用含有一定量水的羧酸溶液。
美国专利US5,659,077(1997)中公开了一种方法,从甲烷和氧气合成乙酸。这一 方法由两步组成,第一步是在6.8MPa和425℃下甲烷和氧在石英砂上反应生成CO、 CO2和CH3OH;在第二步反应中,CO和生成的以及从外部补加的甲醇在6.8MPa的压 力下,在负载的Rh活性炭催化剂(以碘化物为助催化剂)上反应生成乙酸。这一方法 的缺点是第一步反应中有大量的COx生成(CO和CO2选择性约80%),而甲醇的选择 性较低,导致第二步反应混合气中的甲醇浓度太低,需要从外界补充大量的甲醇,才能 用于制备乙酸。此外反应压力高达6.8MPa,这是该方法的另一个缺点。
美国专利US5,281,752(1994)介绍了一种由甲烷和CO直接制备乙酸的方法。甲 烷(4MPa)和CO(2MPa)在Pd基催化剂的作用下,用过硫酸钾作氧化剂,三氟乙 酸为溶剂,在80℃下一步合成乙酸。反应总压力为6MPa,反应能耗较高。反应过程 中必需使用的过硫酸钾氧化剂成本较高。此外,强腐蚀性三氟乙酸溶剂的使用,对反应 器的材料提出了较高要求。
美国专利US6,452,058(2002)公开了一种用甲烷分步制备乙酸方法,这个方法分 三步进行,第一步由甲烷、HCl、氧气在稀土卤氧化物催化剂作用下生成CH3Cl、CH2Cl2, 甲烷转化率为12%,生成CH3Cl、CH2Cl2的选择性分别为71%和16%,其中目标产物 CH3Cl的收率不高(8.5%),副产物CH2Cl2不能在下一步反应中被转化为乙酸;发明 人只申明用生成的CH3Cl与CO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CH3COCl,但并没有实验结果来 证实;第三步是CH3COCl的水解制备乙酸(同样只申明,但并没有实验结果来证实)。
申请号为CN200510031734.7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从甲烷出发制备乙酰溴、 乙酸、乙酸酯的流程。他们的流程以溴甲烷为中间体,首先对甲烷进行氧化溴化,得到 溴甲烷和一氧化碳,然后经过液相催化反应得到乙酰溴,乙酰溴水解后就制得乙酸。他 们的方法为甲烷制备乙酸提供了一种新的路径。然而,他们在专利中明确提出,在与溴 甲烷和一氧化碳相同的反应条件下,氯甲烷和一氧化碳很难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为乙 酰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280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