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监测土样中有机质残存量的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228025.1 | 申请日: | 2008-10-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264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9 |
| 发明(设计)人: | 周桦;宇万太;张璐;马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1N5/04 | 分类号: | G01N5/04 |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马驰;周秀梅 |
| 地址: | 11001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监测 土样中 有机质 残存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物料埋袋(管)法的土壤失重量计算,具体的说是一 种监测土样中有机质残存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全球气温升高等环境问题的压力下,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和重要性不 只局限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方面,更与环境、大气圈、生物圈的可持续发 展紧密相关。土壤有机质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平衡施肥 的重要参数,其形成量取决于进入土壤的有机物料数量及其腐解残留率的 大小。因此测定有机物料在土壤中的腐解残留率,对于了解施用有机肥料 对供应土壤有机质效果以及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具有重要意义。
自1964年蔡道基在我国首先采用砂滤管法测定稻草等的分解速率以 来,国内有不少学者借助该方法研究有机物料在不同条件下的腐解残留率 (文献1:须相成,张继宏,佟国良,等.有机物料在不同土壤中腐解残留率的研 究.土壤通报,1985,(1):21-26)。同时期,测定有机物料腐解残留率的埋袋法 也在国内外被广泛应用。但是使用这两种方法计算有机物料分解残留率时, 都假设土壤质量不变化。事实上,由于埋袋(管)期间测试土壤的有机碳、 氮也发生分解,添加的物料的质量则因矿化分解而下降,因此在计算时应 校正土壤质量的变化(文献2:柳敏,沈善敏,张璐,等.有机物料中有机 碳和有机氮的分解进程及分解残留率.应用生态学报,2007,18(11):1-5)。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监测土样中有机质残存量的方法,该方法计 算简单,可广泛应用于有机物料埋袋(管)法测定有机物料分解残留率的 计算过程中。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监测土样中有机质残存量的方法,
1)取待测土样于100-110℃烘干后测量有机碳和有机氮浓度;
2)将待测土样置于砂滤管或尼龙袋中,设定2-4个平行的实验组,每个 实验组设置4个以上的砂滤管或尼龙袋,按每个砂滤管或尼龙袋中放置待 测干土样100g计,将砂滤管或尼龙袋埋置于自然土壤中,埋置深度为 10-20cm;
3)定期于每个实验组中取一个砂滤管或尼龙袋,取其中的土样于 100-110℃烘干后测量有机碳和有机氮浓度;
4)计算待测土样中有机质的残存量,计算公式为:
①Wsi=Ws0×1.724×(C0-Ci)
式中Ws0(g)——分解前土壤干重,在此为100g;
Wsi(g)——纯土有机质减重,也就是土壤减重;
C0(%)——分解前土壤中有机质含C量;
Ci(%)——第i个取样期时土壤中有机质含C量;
1.724为有机碳向有机质转换的转换系数;
Wsi’=Ws0-Wsi
Wsi’(g)——第i个取样期时残存干土重;
②埋袋实验第i个取样期时残存有机碳量:Esi=Ci×Wsi’
式中:Esi(g)——残存有机碳量
③埋袋实验第i个取样期时残存有机氮量:Fsi=Ni×Wsi’
式中:Fsi(g)——残存有机氮量
Ni(%)——第i个取样期时土壤中有机氮含量。
所述定期于每个实验组中取一个砂滤管或尼龙袋是指每隔40天-1年于 每个实验组中取出一个砂滤管或尼龙袋。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使用简单的方法监测了埋袋(管)方法测土壤有机碳、氮分解残留率时 的土壤失重。以有机碳减少的量乘以有机碳向有机质转换的转换系数1.724, 再用埋袋前土壤质量减去土壤损失的有机质质量即为土壤失重。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2802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强渗透性透层乳化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电子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