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催化裂化催化剂及其制备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0810227663.1 | 申请日: | 2008-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454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蒋文斌;罗一斌;沈宁元;朱玉霞;宋海涛;陈蓓艳;范玉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J29/08 | 分类号: | B01J29/08;C10G11/05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王景朝;庞立志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催化裂化 催化剂 及其 制备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催化裂化催化剂及其制备和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原油的日益劣质化,催化裂化原料日益变差,这对裂化催化剂的 重油裂化性能、焦炭选择性和抗Ni、V等重金属污染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出于环保的目的,各国对汽油产品的质量要求不断升级,对汽油中烯烃 组分的含量限制也越来越严比如中国汽油标准要求汽油的烯烃含量在35v%以 下,这要求裂化催化剂具有良好的降低汽油烯烃含量的性能。
Y型沸石是裂化催化剂的主活性组元,其性能水平对于裂化催化剂的重油 裂化性能、焦炭选择性和抗Ni、V等重金属污染性能、降低汽油烯烃含量性能 都至关重要。超稳Y型沸石因其硅铝比高、结构稳定性好和焦炭产率低而被广 泛地用作裂化催化剂的活性组元。超稳Y沸石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气相化学法、 液相氟盐法、水热法及水热/化学结合法。气相化学法由于自身工艺及设备原因, 目前未在工业上推广使用;水热法通过水热脱铝来提高沸石的硅铝比,但提高 硅铝比有限。
CN1205915A提供了一种制备超稳Y型分子筛的方法,包括先将NaY分子 筛按常规方法进行铵交换,其过滤后的滤饼进入焙烧炉中进行水热焙烧,将水 热焙烧后的产物的10~40%循环返回下一批铵交换浆液中继续上面所述操作, 其余部分与氟硅酸和选自盐酸、硫酸和硝酸中的无机酸所组成的混合酸进行抽 铝补硅反应,如此连续进行。该方法的目的在于降低氟硅酸的用量、简化工艺 和降低成本。
CN1088247A中公开了一种稀土含量0~5%(以RE2O3计)、SiO2/Al2O3摩 尔比为6~15、Na2O含量<0.5重量%的高硅Y型沸石的制备方法,包括将NaY 沸石用铵和稀土进行一次混合交换、热或水热焙烧、用氟硅酸溶液进行液相抽 铝补硅处理等步骤。利用这种沸石制备的裂化催化剂用于催化裂化,降低汽油 中烯烃含量能力和重油裂化能力不够高。
CN1676577A公开了一种石油烃裂化催化剂,含有Y型沸石、粘土和无机 氧化物粘结剂,其特征在于所说的Y型沸石中,含有30~100重量%的一种稀 土超稳Y型沸石,该稀土超稳Y型沸石的制备方法中包括了用稀土盐和柠檬酸 组成的混合溶液或者无机铵盐、稀土盐和柠檬酸组成的混合溶液处理沸石的步 骤。该稀土超稳Y型沸石由水热-化学抽铝法制备,抽铝程度有限,并且没有 办法补硅。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含液相氟盐法制备的稀土高硅Y沸石 的裂化催化剂及其制备和应用方法,该催化剂用于重油催化裂化,具有良好的 重油大分子裂化能力、降低汽油中烯烃含量性能和提高汽油中异构烷烃含量性 能。
本发明提供一种催化裂化催化剂,包含高硅铝比REUSY沸石和无机氧化 物粘结剂,所述高硅铝比REUSY沸石由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备:
(1)将NaY沸石与无机铵盐溶液接触进行离子交换,过滤、水洗,使沸 石中Na2O的含量低于6.0重量%,然后于100%水蒸气气氛中、450~750℃下 焙烧0.5~4小时;
(2)将步骤(1)所得产物与氟硅酸溶液接触,进行液相抽铝补硅反应, 然后过滤、水洗;
(3)将步骤(2)所得产物与稀土盐溶液接触进行离子交换,过滤、水洗, 使沸石中的Na2O含量低于1.5重量%,RE2O3含量为0.5~7.0重量%。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制备REUSY沸石、将REUSY 沸石与无机氧化物基质混合打浆以及喷雾干燥的步骤,其中,所述制备REUSY 沸石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NaY沸石与无机铵盐溶液接触进行离子交换,过滤、水洗,使沸 石中Na2O的含量低于6.0重量%,然后于100%水蒸气气氛中、450~750℃下 焙烧0.5~4小时;
(2)将步骤(1)所得产物与氟硅酸溶液接触,进行液相抽铝补硅反应, 然后过滤、水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276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深度加氢脱芳烃催化剂及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合金铜的非真空熔炼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