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等效射频带陷滤波电路、射频芯片及接收机有效
申请号: | 200810227625.6 | 申请日: | 2008-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3686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0 |
发明(设计)人: | 周建军;何卓彪;杨帆;池毓宋;汪猛;王红玉;刘欣芳;易岷;胡新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10 | 分类号: | H04B1/10;H03H11/4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 芳 |
地址: | 518129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等效 射频 滤波 电路 芯片 接收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等效射频带陷滤波电路、 射频芯片及接收机。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系统和终端设备中,接收机往往承受来自外界的和内部的发 射信号泄漏(Leakage)等多种干扰,这些干扰的存在对双工器或接收滤波器 有以下影响:
首先,频分双工(Frequency Duplexer Division,简称FDD)系统中,带 外干扰和发射信号的泄漏会对双工器或接收滤波器的带外抑制度提出高的要 求,而提高带外抑制度等指标往往以降低带内插损、增大部件体积和成本为 代价;在双工器或接收滤波器带外抑制度不够高的情况下,这些强干扰会影 响接收机的线性度。举例来说,零中频(Zero Intermediate Frequency,简称 ZIF)或甚低中频(Very LIF,简称VLIF)架构的FDD移动终端系统中,发射 信号经过双工器的有限隔离会泄漏到接收机中,该强的发射泄漏信号大大提 高了对接收机IP2/IP3的要求,以致很多情况下接收机需要增加LNA和Mixer 间的声表面波滤波器(surface acoustic wave,简称SAW)来滤除发射泄漏, 以降低后级Mixer电路线性度的要求。
现有技术一提出了在双工器中采用相反相位发射信号与发射泄漏相抵消 的方法来改善双工器对发射泄漏的抑制。图1为现有技术双工器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该方案直接在双工器中实现耦合发射信号,通过一定的衰减和 相移再将发射信号耦合到接收端口,使得耦合通路发射信号和主通路发射泄 漏信号幅度相等、相位相反,由此来抵消TX泄漏信号,改善双工器对TX的 抑制度。
现有技术一需要在双工器中增加两个耦合器、一个移相器甚至一个衰减 器,外加双工器本身,这些器件很难采用相同工艺制作,集成度低,成本高; 而且该方案对接收滤波器在发射频段的相位平坦性、幅度平坦性有较严格的 要求,进一步造成实际应用范围有限。另外该方案只能改善发射泄漏的抑制 度,对带外其他干扰、接近信号频率成分的干扰则没有效果。
现有技术二提出了接收机通过片内带阻滤波器(Notch filter)或带通滤 波器(band-pass filter)来滤除带外干扰或部分发射泄漏。图2为现有技术 “Notch filter”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方案在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简称LNA)的cascode级或者LNA后面引入射频Notch filter。该 方案对于收发间隔较窄的频段,如WCDMA BAND II等,Notch filter对发射 的衰减有限,一般不会超过5dB,抑制度非常有限。对于距离接收信号频率 更近的带外干扰,Notch filter基本无效。该Notch filter需要引入提高Q值的 有源电路部分,而有源电路会增加接收机噪声。
现有技术三提出了接收机通过TX cancellation反馈电路将干扰信号或发 射泄漏信号抵消。图3为现有技术“TX leakage cancellation”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该方案在接收射频芯片(IC)里的某一个射频节点,比如节点 D,采用合适的本振(Local Oscillator,简称LO),由MIXI1和MIXQ1下 变频接收频段RX信号+干扰或发射泄漏信号,低通滤波器(Low Pass Filter, 简称LPF)选择变频后的干扰或发射泄漏信号,滤除RX信号,经LPF滤波 后的干扰或发射信号再由MIXI2和MIXQ2上变频,通过负反馈送给同一个 射频节点或其前面部件的输入,图3所示具体为送给SUM2,实现干扰抵消 或发射泄漏信号的抵消。
但是该方案需要两次混频,电路复杂,LO的驱动负载也比较重;而且 TX cancellation电路环路增益不能太高,否则大信号容易饱和,抵消效果有限; 此外cancellation电路本身的线性度和噪声对接收机也有较大的噪声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等效射频带陷滤波电路,用于在射频窄 带滤波的实现中,提高对所需抑制频率信号的滤除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276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