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酰亚胺无缝复合管膜的制备方法及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227147.9 | 申请日: | 2008-11-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0274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8 |
| 发明(设计)人: | 王连才;李淑凤;曾心苗;鲍矛;刘江伟;矫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射线应用研究中心 |
| 主分类号: | C08J5/00 | 分类号: | C08J5/00;C08J7/06;C08J7/04;C08L79/08;C08K3/04;C08K3/36;C08K3/26;B29C41/04;B29C41/34;B29C41/38;B29C33/3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博通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 俊 |
| 地址: | 100012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聚酰亚胺 无缝 复合管 制备 方法 装置 | ||
1.一种聚酰亚胺无缝复合管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由聚酰胺酸和/或聚酰胺酸酯、助剂、极性溶剂组成混合物,各组分含量为:
聚酰胺酸和/或聚酰胺酸酯 5-35%
助剂 0.5-50%
极性溶剂 20-50%
上述混合物中各组分比例为重量百分比,其之和为100%;
按上述配方将聚酰胺酸和/或聚酰胺酸酯、助剂、极性溶剂混合组成的混合物经加料器注入旋转的表面喷涂有脱模剂的离心模具中,在50-80℃热风下脱除溶剂,然后在300-350℃热氮风下固化为聚酰亚胺无缝管膜(1),管膜厚度为0.01-0.5mm,管膜直径为6-100mm;管膜自动脱模后,在管膜(1)外分别用喷枪喷涂厚度为1-5μm导电涂层(2)和厚度为1-5μm含氟树脂层(3),经真空烘箱在150-250℃烧结后得到无缝复合管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聚酰亚胺无缝复合管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所述的聚酰胺酸和/或聚酰胺酸酯为芳香族聚酰胺酸或/和二酸二酯溶液;其中所含的酸酐包括:3,3’,4,4’-二苯醚四酸二酐、3,3’,4,4’-二苯酮四酸二酐、3,3’,4,4’-联苯四酸二酐、1,2,4,5-均苯四甲酸酐、3,3’,4,4’-二苯砜四酸二酐以及上述酸酐与醇反应形成的二酸二酯;其中的芳香族为芳香二胺,包括4,4’-二氨基二苯醚、4,4’-二氨基二苯砜、对苯二胺、3,4’-二氨基二苯醚、4,4’-二氨基二苯酮和/或双酚A二苯醚二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聚酰亚胺无缝复合管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所述的助剂包括石墨、炭黑、氧化铝、二氧化硅、碳化硅、碳酸钙和/或高性能纤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聚酰亚胺无缝复合管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所述的极性溶剂包括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和/或N-甲基吡咯烷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聚酰亚胺无缝复合管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所述的被离心模具脱除的溶剂经冷凝装置回收后进行再利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聚酰亚胺无缝复合管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所述导电涂层为导电碳黑无机物,纳米和/或微米级金属粒子、金属氧化物粒子或离子导电性物质,包括铁、铜、铝,氧化铜、氧化钛和/或氯化锂。
7.一种用于如权利要求1所述聚酰亚胺无缝复合管膜制备方法的装置,采用离心浇注成型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成型模具(10)通过定位销(11)套装固定在旋转支架(12)内,旋转支架(12)通过轴承固定在机架(8)上,机架(8)的下部安装调速电机(9),调速电机(9)的转轴通过皮带轮皮带连接旋转支架(12)一侧的转轴,旋转支架(12)的另一侧支架固定安装计量加料器(5),计量加料器(5)出料口插入成型模具(10)一端的进料口,成型模具10入料口一侧活动安装控温鼓风机(4),控温鼓风机(4)出风口对应成型模具10的入料口,成型模具(10)的另一端管道连接冷凝回收器(7),冷凝回收器(7)支架安装在机架(8)一端,对应成型模具(10)的外圆间隙固定安装保温筒(6),保温筒(6)间隙包覆成型模具(10),计量加料器(5)支架连接在保温筒(6)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聚酰亚胺无缝复合管膜制备方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所述控温鼓风机(4)调温范围是室温-400℃,介质为空气或氮气惰性气体,调速电机(9)可调转速为0-4000r/min。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制备聚酰亚胺无缝复合管膜制备方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所述成型模具(10)是金属材质、聚四氟乙烯材质或玻璃材质制造,成型模具(10)的内壁光洁度为镜面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射线应用研究中心,未经北京市射线应用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2714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远红外线负离子保健舱
- 下一篇:一种保健医疗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