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HPV融合蛋白、基因、载体、菌株、制备方法及用途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810227047.6 申请日: 2008-11-20
公开(公告)号: CN101735310A 公开(公告)日: 2010-06-16
发明(设计)人: 田厚文;高见;赵莉;任皎;张卉;阮力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主分类号: C07K14/025 分类号: C07K14/025;C12N15/37;C12N15/70;C12N1/21;C12P21/04;A61K39/12;A61P31/20;A61P35/00;C12R1/19
代理公司: 北京泛华伟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0 代理人: 刘丹妮;郭广迅
地址: 100052 ***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hpv 融合 蛋白 基因 载体 菌株 制备 方法 用途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人乳头瘤病毒 (HPV)16型L2E7融合蛋白、其编码基因、质粒载体、表达菌株、制备方法 及其免疫预防和治疗用途。

背景技术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资料表明,子宫颈癌在全球妇女癌症死亡率中排列第 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甚至居首位。每年大约有50万新发宫颈癌病例,约 20万人死于宫颈癌[1-3],其中80%在发展中国家。我国是宫颈癌高发国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宫颈癌年发病率约13.8万人,每年死于宫颈癌的患者约5 万人。已有研究资料证明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和子宫颈癌发生密 切相关,90%以上的宫颈癌以及癌前病变,鳞状上皮病变组织中可检测到 HPV DNA,是宫颈癌的重要致病因子。由于刚在美国上市的HPV预防性疫 苗价格昂贵及伦理问题,目前临床仍无广泛预防HPV感染的措施,而现行 的早期宫颈粘膜涂片筛查可实现宫颈癌的早期发现,能降低癌症死亡率,但 并不能消除HPV感染,且费用高,在不发达国家难以普及。此外,目前对 中晚期宫颈癌的化疗和手术治疗效果仍不理想,复发率较高且花费较大。因 此,研制特异性的免疫治疗方法即疫苗接种的办法预防和治疗HPV的慢性 感染及其所引起的癌前病变成恶性病变是迫在眉睫的任务,如果研究成功其 将成为预防和治疗宫颈癌的重要手段,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应更不失为一条经 济有效的途径。

由于HPV在体外难于培养和其致癌性,完整的病毒颗粒不大可能发展 为疫苗,只能研制基因工程疫苗。近十几年来,HPV疫苗研究可以分为两种 类型:预防性疫苗和治疗性疫苗。预防性疫苗一般以HPV16主要衣壳蛋白 L1和次要衣壳蛋白L2为靶抗原作用在于诱发机体产生特异性的中和抗体和 有效的局部免疫反应以阻止建立HPV的长期感染和再感染。HPV的衣壳蛋 白在真核以及原核表达系统中表达时,能自我装配或体外包装折叠成病毒样 颗粒(VLP),其结构和抗原表位与天然的病毒颗粒十分相似[4-9]。VLP能与 细胞受体结合进入细胞,这样有利于抗原的加工呈递,诱发强的细胞免疫。 治疗性疫苗通常是以经修饰后去除其转化活性但仍保留其抗原性的HPV16 早期蛋白作为靶抗原,诱导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反应用于控制或消除感染HPV 的良性和恶性病灶,可作为该类疾病的手术后辅助治疗。在大多数HPV16 相关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中,HPV16的E6和E7蛋白是持续表达的,而这 种持续表达是肿瘤细胞转化和维持恶性特征所必需的,宫颈癌细胞不可能通 过抗原丢失来逃避免疫监视,并且正常组织中不存在这两种蛋白,因此E6 和E7蛋白成为HPV16相关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治疗性疫苗的理想靶抗原。中 晚期癌症病人手术后残留的肿瘤细胞可采用这种治疗性疫苗接种,激发细胞 免疫来杀伤清除这些肿瘤细胞和已感染的上皮细胞,从而防止或限制肿瘤的 复发和扩散。预防性和治疗性这两类疫苗划分不是绝对的,如在良性疣和轻 度CIN病变中存在HPV晚期蛋白的表达,预防性疫苗对这些疾病也有一定 治疗作用,近年研制的一些疫苗,如嵌合性疫苗、HPV假病毒疫苗等同时 具备预防和治疗双重作。有些研究是将HPV衣壳蛋白与早期蛋白融合在一 起,目的是为了同时提供预防和治疗两种效果。

近几年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9],L2次要晚期蛋白能诱发中和抗体,而且 具有一定的交叉保护活性。

发明内容

下面详细讨论本发明各种技术方案的制备和使用,但应该理解,本发 明提供了许多适用的发明构思,其可以体现在各种各样的具体方面上。

为有助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定义了一些术语。本文定义的术语具有本 发明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术语可用于说明的具体实 例的一般类别,但它们的使用不限制本发明,权利要求中所概括的除外。

除非另外指出,本文所述的“HPV”是指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除非另外指出,本文所述的“bp”是指碱基对(base pair);

除非另外指出,本文所述的“ELISPOT”是指酶联免疫斑点 (Enzyme-linked immunospot);

除非另外指出,本文所述的“IPTG”是指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 (Isopropylthio-β-D-galactoside);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未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2704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