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栅介质/金属栅集成结构的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224908.5 | 申请日: | 2008-10-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282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9 |
| 发明(设计)人: | 徐秋霞;许高博;柴淑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H01L21/28 | 分类号: | H01L21/28;H01L21/8238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周长兴 |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介质 金属 集成 结构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半导体技术领域,特别指一种高介电常数(K)HfLaON栅介质/TaN金属栅集成结构的制备方法,适合于32纳米及以下技术代高性能纳米CMOS器件的应用。
背景技术
40多年来,集成电路按摩尔定理规律持续发展,随着器件特征尺寸不断缩小,栅氧化层厚度也随之减薄,当栅长进入亚50纳米时,栅氧化层厚度将减小到1.2纳米以下,如果仍采用传统多晶硅栅电极和氧化层栅介质,将会面临巨大挑战,如栅直接隧穿电流成指数规律急增、多晶硅栅耗尽效应严重、栅电阻急剧增大等。特别是栅介质的隧穿漏电流超过了器件所能承受的极限,为此,必须采用高介电常数(K)材料作为新型栅介质。同时为消除多晶硅耗尽效应,将采用金属栅代替多晶硅栅作为栅电极。虽然最近几年在高K/金属栅研究领域已取得很多成果,但仍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好,如材料的热稳定性问题、界面问题、费米扎钉问题等,要按时应用于生产仍存在不少挑战。为克服常规SiON栅介质/多晶硅栅结构已不能满足器件尺寸进一步缩小的要求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高介电常数栅介质/金属栅集成结构的制备方法,即HfLaON栅介质/TaN金属栅集成结构的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HfLaON栅介质/TaN金属栅集成结构的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方法,本发明采用物理汽相沉积(PVD)方法,利用交替反应溅射铪(Hf)-镧(La)靶和Hf靶的工艺技术制备了一种介电常数达21的高介电常数栅介质铪镧氧氮(HfLaON)薄膜,并有很高的热稳定性,在1000℃高温快速热退火(RTA)后仍能保持非晶化结构。采用TaN为金属栅电极的TaN/HfLaON栅结构,其栅隧穿漏电流密度比具有同样等效氧化层厚度(EOT)的poly-Si/SiO2栅结构的小5个数量级。TaN金属栅/HfLaON结构集成的栅功函数为4.06eV,极好地满足了高性能纳米NMOS器件制造的需求。
本发明不仅具有上述优越性,而且与原子层沉积(ALD)比较,PVD方法比较简便、成本低,与现有的大生产技术兼容性更好。
本发明的主要步骤如下:
步骤1)清洗:在器件隔离形成后,进行界面氧化层形成前的清洗,先采用常规方法清洗,然后用氢氟酸/异丙醇/水混合溶液在室温下浸泡2-10分,去离子水冲洗,甩干后立即进炉;
步骤2)界面层SiOx或SiON的形成:在600-800℃温度下,在N2中快速热退火(RTA)20-120秒;其中界面层SiON可采用先注入氮再快速热退火形成,也可以先快速热退火形成SiOx,再氮化形成SiON;
步骤3)高介电常数(K)栅介质薄膜的形成:采用PVD方法,利用磁控反应溅射工艺在N2/Ar气氛中交替溅射Hf-La靶和Hf靶淀积形成HfLaON,改变交替时间,可以获得不同的La和Hf比例的薄膜;
步骤4)淀积高K介质后快速热退火:温度500-1000℃,时间10-120秒;
步骤5)金属栅电极形成:采用PVD方法,利用磁控反应溅射工艺在N2/Ar气氛中溅射淀积TaN金属栅,刻蚀后形成TaN金属电极;
步骤6)背面欧姆接触形成:采用PVD方法,利用直流溅射工艺背面沉积Al-Si膜600-1000纳米;
步骤7)380-450℃温度下,在合金炉内N2中合金退火30-60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HfLaON/界面SiOx结构的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照片,其中(a)为不退火样品;(b)为1000℃快速热退火样品。
图2是在同样等效氧化层厚度下,本发明的TaN/HfLaON/SiOx栅结构的栅隧穿漏电流与常规poly-Si/SiO2栅结构的比较。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技术内容,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作详细说明。
本发明制备高介电常数HfLaON薄膜/TaN金属栅集成结构的步骤如下:
步骤1)清洗:在器件隔离形成后,进行界面氧化层形成前的清洗,先采用常规方法清洗,然后用氢氟酸:异丙醇:水=(0.3-0.8)%:(0.01-0.04)%:1(体积比)混合溶液在室温下浸泡2-10分,去离子水冲洗,甩干后立即进炉;
步骤2)界面层SiOx形成:在600-800℃温度下,在N2中快速热退火(RTA)20-120秒,生成的氧化层,如图1(a)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2490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1-00 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
H01L21-02 .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4 .非专门适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组的单个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导体器件之外的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的测试或测量
H01L21-67 .专门适用于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的装置;专门适合于在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晶片的装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固态组件或集成电路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集成电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