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批量大件钕铁硼磁体的烧结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223601.3 | 申请日: | 2008-09-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856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31 |
| 发明(设计)人: | 鲍志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科宁达工业有限公司;北京中科三环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F1/08 | 分类号: | H01F1/08;H01F41/02;B22F3/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乾诚五洲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付晓青;杨玉荣 |
| 地址: | 315803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批量 大件 钕铁硼 磁体 烧结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批量大件钕铁硼磁体的烧结方法,特 别适用于大尺寸钕铁硼磁体的烧结。
背景技术
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自上世纪八十年代问世以来,已经成为当 代磁性最强,性价比最高的磁性材料,它不仅具有高剩磁、高矫顽力、 高磁能积等优异特性,而且容易加工成各种形状、规格的磁体。因此 被广泛用于电声电讯、电机、仪表、核磁共振、磁悬浮及磁密封等永 久磁场的装置和设备,特别适用于制造各种高性能、形状复杂的产品。
多年以来,钕铁硼磁体的烧结方法都是采用程序控制升温曲线, 使温度升到1010℃~1160℃之间的某一温度并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程 序控制结束,加热终止,真空烧结炉自动冷却,关闭主阀、粗抽阀, 打开充气阀,充气到压力表接近开关闭合,然后风机启动,直到冷却 到常温状态后出炉(工艺曲线如图1所示)。这种烧结方法对于批量 小件钕铁硼磁体的烧结比较适用,产品开裂少,效率也较高,大多数 企业都采用这种烧结方法。
但是,在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中,钕铁硼磁体的应用领域不断扩 大,对它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要求钕铁硼磁体的磁性能更高,尺寸更 大,形状更复杂,这就要求钕铁硼磁体的成型尺寸更大,生产中就有 批量大件钕铁硼磁体的要求,用原来的方法来烧结,表现出产品开裂 明显增加,成品率很低,有时甚至整批报废,既延误了按时交货,又 提高了生产成本,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我们知道钕铁硼磁体烧结后产品开裂就意味着整个产品的报废, 产品开裂从哪里产生,分析原因,是因为钕铁硼磁体在烧结工艺中的 烧结和冷却过程中产生了内应力,内应力使钕铁硼磁体产生了开裂, 我们经过研究,产生内应力的原因主要是烧结过程中升温与冷却的速 度差异较大,如升温的速度大约在3~10℃/min之间,而冷却的速度 大约在30~150℃/min之间,尤其在刚开始冷却时,冷却速度更高, 可达150℃/min。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艺简单,效果明显的用于批量大件 钕铁硼磁体的烧结方法,它不需要对现有的设备进行改造,只需对设 定烧结工艺曲线的温控表进行程序设定。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批量大件钕铁硼磁体的烧结方法,其烧结 过程包括升温阶段、恒温保温阶段、和降温阶段,其特征在于,升温 阶段中的升温速度与降温阶段中的降温速度在相对同一段温度中是 相同的。
其中,所述升温阶段至少包括升温、恒温保温、再升温的过程。 所述降温阶段至少包括降温、恒温保温、再降温的过程。
其中,在升温阶段中的升温过程和再升温过程的升温速度相等。 在降温阶段中的降温过程和再降温过程的降温速度相等。
其中,在升温阶段的温度范围为30~1100℃的升温速度为2~5℃ /min。优选,在升温阶段的温度范围为30~1100℃的升温速度为3℃ /min。
其中,在降温阶段的温度范围为1100~30℃的降温速度为2~5℃ /min。优选,在降温阶段的温度范围为1100~30℃的降温速度为3℃ /min。
其中,在恒温保温阶段的保温时间为4小时。在升温阶段的恒温 保温过程的保温时间为2~4小时。在降温阶段的恒温保温过程的保温 时间为2~4小时。
其中,还包括在升温之前,先将真空度抽到1x10-1~2x10-1Pa。
其中,还包括在升温阶段结束后,继续保持加热电流、电压的输 出。
其中,加热电流、电压的输出的大小由计算机程序即时调整。
其中,还包括在降温阶段的恒温保温结束后,工作介质采用氮气、 氩气或真空。此外,在烧结恒温保温阶段结束后,工作介质也可采用 氮气、氩气或真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科宁达工业有限公司;北京中科三环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科宁达工业有限公司;北京中科三环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236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片支承装置及其静电释放方法
- 下一篇:铝护套电缆的生产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