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卷曲显示装置、笔记本电脑及电子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223275.6 | 申请日: | 2008-09-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855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31 |
| 发明(设计)人: | 马彬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9F9/00 | 分类号: | G09F9/00;G06F1/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逯长明 |
| 地址: | 100085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卷曲 显示装置 笔记本电脑 电子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卷曲显示装置、笔记 本电脑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显示装置作为人机交互的工具,被广泛应用于信息处理设备、通讯 设备等电子设备中。典型的显示装置包括应用于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 以及手机的液晶显示器件。
为提高便携性,需要将笔记本电脑以及手机越做越小,相应的显示 装置也需要不断减小;然而,为提高使用的舒适性,又需要显示装置做 的大一点。为了在提高便携性的同时又可以提高使用的舒适性,业界研 发出了可卷曲显示装置。可卷曲显示装置的面板在非使用状态时,可以 通过卷轴卷起,减小体积,便于携带;在使用时,可以展开,增大可视 面积。
图1为现有的一种可卷曲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显示面 板包括柔性显示面板100,以及固定于该柔性显示面板100的其中一个边 缘的卷轴200。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0可以绕该卷轴卷起。典型的,该柔 性显示面板100的形状可以是四边形,例如长方形或正方形;在所述柔性 显示面板100与所述卷轴200相对边缘还可以具有手柄300,可通过握持并 拉伸该手柄300实现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0的展开。此外,在展开后,该 手柄300也具有固定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保持展开后的形状的作用。
然而,图1所示的可卷曲显示装置在展开后无法很好的固定所述显示 面板以使显示面板尽可能的保持完全展开的状态,影响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可卷曲显示装置,本发明的可卷曲显 示装置在展开时可以较好的固定显示面板,并在使用状态下尽可能的保 持显示面板展开。
本发明的另一目是提供一种包含可卷曲显示装置的笔记本电脑和 电子设备,其中的可卷曲显示装置在使用状态时可以较好的固定。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可卷曲显示装置,包括:
柔性显示面板;
卷轴,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其中一个边缘固定连接,所述柔性显示 面板可绕所述卷轴卷起和展开;
手柄,与所述卷轴相对的边缘固定连接;
夹持装置,用于在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展开时,固定夹持所述柔性显 示面板其余边缘。
可选的,所述夹持装置包括沿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边缘放置的支撑部 以及与所述支撑部配合夹持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边缘的压合部;
其中,在所述支撑部用于支撑柔性显示面板边缘的表面上设置有两 个相对放置的固件;所述压合部设置于所述两个固件之间,通过所述固 件与所述支撑部铰接或枢接。
可选的,所述压合部朝向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表面具有凸起。
可选的,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边缘与所述凸起相应位置具有凹陷或通 孔,在所述支撑部与压合部配合夹持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边缘时,所述凸 起伸入所述凹陷或通孔之中。
可选的,所述夹持装置包括固定销、沿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边缘放置 的支撑部以及与所述支撑部形状相适应的、与所述支撑部配合夹持所述 柔性显示面板边缘的压合部;
在所述支撑部上具有凹槽;在所述显示面板边缘和压合部上与所述 凹槽相应位置具有通孔;
所述固定销依次穿过所述压合部和柔性显示面板边缘的通孔,插入 并固定于所述凹槽中。
可选的,所述固定销为螺纹铆钉。
可选的,所述夹持装置包括沿所述显示面板边缘放置的支撑部以及 固定销;在所述支撑部上具有间隔排布的凹槽;
在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边缘与所述凹槽相应位置具有通孔;
在所述凹槽内表面与所述固定销上具有相互配合旋紧的螺纹;
所述固定销穿过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通孔插入所述凹槽中,并通过 所述螺纹固定所述。
可选的,还包括包围所述卷轴的外壳,所述外壳用于容纳所述卷轴 以及环绕所述卷轴卷起的柔性显示面板;
所述外壳具有供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展开和卷曲的开口。
可选的,还包括在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卷曲时,容纳所述支撑部和压 合部的容纳部;所述容纳部具有与所述支撑部和压合部形状相适应的容 纳空间;
所述容纳部位于所述卷轴两个相对端部,并与所述外壳连接。
可选的,所述容纳部与所述外壳一体成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想(北京)有限公司,未经联想(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2327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铝护套电缆的生产工艺
- 下一篇:地震防盗两用预警警报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