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膜吸收法回收丙烯腈废水中氰化物和氨氮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223019.7 | 申请日: | 2008-09-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8112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1 |
| 发明(设计)人: | 何仕均;王建龙;吴金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2F1/44 | 分类号: | C02F1/44;C01C3/10;C01C1/2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84北京市1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吸收 回收 丙烯腈 水中 氰化物 方法 | ||
1.一种利用膜吸收法回收丙烯腈废水中高浓度氰化物和氨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采用双循环流程,具体工艺步骤如下:
1)以丙烯腈废水为处理对象,以疏水性中空纤维膜作为分离介质;
2)首先将丙烯腈废水的pH值调节至11~12,依次经过砂滤和微滤去除悬浮颗粒后,从疏水性中空纤维膜的一端进入管程,然后从管程的另一端流回废水贮槽;
3)采用质量浓度10~20%的H2SO4溶液作为吸收液,从疏水性中空纤维膜的一端进入壳程,然后从壳程的另一端流回吸收液贮槽;
4)在疏水性中空纤维膜与吸收液的界面处,H2SO4与丙烯腈废水中的挥发性NH3发生反应,生成(NH4)2SO4而被回收;
5)经反复循环,直到丙烯腈废水中的氨氮浓度达到预定要求;
6)然后将去除氨氮后的丙烯腈废水的pH值调节至5~6,废水从疏水性中空纤维膜的一端进入管程,从管程的另一端流回废水贮槽;
7)将步骤3)的吸收液更换为质量浓度为5~10%的NaOH溶液,从疏水性中空纤维膜的一端进入壳程,然后从壳程的另一端流回吸收液贮槽;
8)在疏水性中空纤维膜与吸收液的界面处,NaOH与丙烯腈废水中的挥发性HCN发生反应,生成NaCN而被回收;
9)经反复循环,直到丙烯腈废水中的氰化物浓度达到预定要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膜吸收法回收丙烯腈废水中高浓度氰化物和氨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使用的疏水性中空纤维膜为聚丙烯或聚偏氟乙烯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2301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温用平行双阀瓣闸阀
- 下一篇:节能型减速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