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资源适配方法、装置及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222973.4 | 申请日: | 2008-09-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865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31 |
| 发明(设计)人: | 冯志勇;苗丹;李男;陈星;张平;田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W72/08 | 分类号: | H04W72/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丛 芳;彭晓玲 |
| 地址: | 100032***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资源 配方 装置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网络侧发起的资源适配 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无线电通信频谱是一种宝贵的、有限的资源,由国家统一分配、 授权使用。一个频段一般仅供一个无线通信系统独立长期使用,不同 的无线通信系统使用不同的频段,互不干扰。随着无线通信的迅速发 展,特别是由于近来基于频谱的服务和设备显著增加,人们对频谱资 源的需求越来越大,频谱资源日趋匮乏。
当前授权系统频谱资源为固定分配,系统容量固定且有限,随着 终端数目的增多,系统过载情况频繁发生,导致网络服务性能的下降, 降低用户满意度,这是目前运营商面临的一大难题。而上述预先分配、 长期授权使用的静态频谱管理方式,使某些频段承载的业务量很大, 而另一些频段却在大部分时间内没有用户使用,浪费了频谱资源。
认知无线电技术(Cognitive Radio,简称CR)的出现,极大地提 高了频谱利用率,缓解日益增长的无线业务需求与日渐匮乏的频谱资 源之间的矛盾,被普遍认为是解决目前无线频谱利用率低问题的最佳 方案。认知无线电技术及重配置技术使得频谱动态分配成为可能。系 统一方面可以通过网络间协商方式获得短期租用频谱,另一方面可以 通过认知无线电技术获取检测频谱资源,机会式接入,从而对本系统 容量进行补充。
现有技术方案中,对于新发起的呼叫采取接纳控制方法进行资源 分配,而对于已建立连接会话则采取切换方式进行资源的重分配,所 述切换包括小区内切换、基站控制器(即BSC)内切换、相同移动交 换中心(即MSC)不同BSC间切换、不同MSC间切换以及异系统切 换等。专利申请号为200410048779.0的专利申请文件提供了一种 WCDMA系统中的异频盲切换方法,上述方法中,预先为通用移动通 信系统(UMTS)网络的每个通信小区配置异频邻区,并指定异频邻 区间的优先级,根据通信小区负载情况,触发紧急切换,使用若干信 号质量较好的同频通信小区构成参考候选集;取参考候选集中所有同 频通信小区的异频邻区的交集,构成异频切换目标通信小区集。此外, 现有技术中还有部分技术方案采用将业务类型与信道支持速率进行 匹配进行资源分配的方法。
根据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uropean Telecommunications Standards Institute,简称ETSI)相关规范,对信道能力的描述只有频率信息、起 始时间、允许发射功率等参数,没有对频谱资源的短时性特征进行描 述。
对于现有系统来说,绝大多数用户终端硬件或软件并不支持其他 频段的使用。另外,即使终端的硬件/软件能力、移动速率、带宽需求 等满足异频切换的条件,由于频率特征的暂时性及不稳定性等因素, 某些业务类型对于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简称QoS)的要求 并不适合承载在这种暂间性不稳定频率上。若强行硬切换此类业务, 就会产生掉话等一系列严重后果。
现有技术中的资源分配方案中,频谱资源都是长期可用的,而对 于认知无线电系统,作为频谱资源的次级使用者,分配或使用的频谱 资源都具有时效性,尤其对于检测频谱资源,当授权系统出现时,认 知无线电系统必须无条件腾空该频段,因此短期频谱资源存在使用时 长的不确定性。综上所述,短时频谱资源的使用与原有固定长期分配 频谱资源的使用有明显的区别。
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的资源分配方式中存在如 下缺陷:①在终端切换时没有考虑短时频谱资源的短期可用性;②不 能保证终端承载的业务与切换频段的频率特性匹配,切换成功率差; ③不能保证切换业务的QoS特性,导致用户满意度降低;④过载现象 频发,系统吞吐量受限;⑤没有考虑到短时频谱资源到期或不可用后, 所承载业务的切换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资源适配方法中,在终端切换时 不能保证终端承载的业务与切换频段的频率特性匹配及切换业务的 QoS特性等缺陷,提出一种资源适配方法、装置及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2297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20%双甲脒乳油的生产工艺
- 下一篇:系统信息广播方法、系统及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