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细藻类和光合细菌共同培养的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810222314.0 申请日: 2008-09-16
公开(公告)号: CN101363005A 公开(公告)日: 2009-02-11
发明(设计)人: 张金燕;徐中文;周绍生;张兴锋;张璐;许荣花;孙建新;许倩倩;闫海 申请(专利权)人: 广东绿百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大学
主分类号: C12N1/12 分类号: C12N1/12;C12N1/20;C12R1/89;C12R1/01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524017***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微细 藻类 光合 细菌 共同 培养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是提供了一种微细藻类和光合细菌共培养的方法。

背景技术

微细藻类属于低等植物,是简单的光合作用有机体。小球藻为绿藻门(Chlorphyta)小球藻属(Chlorella)的单细胞绿藻,大约有10种,我国常见的小球藻种有椭圆小球藻、普通小球藻和蛋白核小球藻等。小球藻富含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类胡萝卜素、叶黄素、虾青素和多种维生素,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提高免疫力的功能。另外,小球藻中的小球藻生长因子(Chlorella Growth Factor)既具有诱发干扰素激活免疫细胞的功能,又具有促进机体对有害物质的解毒和排泄的作用,且可以促进啤酒酵母的生长。目前,小球藻不仅在光合作用机理、跨膜转运机理等研究方面是一种良好的模式生物,而且在污水处理,保健食品、水产养殖饵料和畜牧饲料添加剂等方面被广泛应用。小球藻的规模培养主要有四种方式:开放式池塘培养、封闭式池塘培养、封闭式光照反应器和无光照异养发酵培养。

光合细菌(Photosynthetic Bacteria)是一大类能在厌氧光照条件下进行不产氧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的总称,属于革兰阴性菌,分为红螺菌科(Rhodospirillaceae)、着色菌科(Chromatiaceae)、绿菌科(Chlorobiaceae)和绿色丝状菌科(Chloroflexaceae)4个科,菌细胞主要分为杆状和球形2种不同形态,是地球生命起源的先锋物种之一,其中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和紫色无硫菌(Rhodospirillaceae)是产业化生产较多的光合细菌菌种。光合细菌的蛋白质含量高达60%以上,同时富含可以作为细胞代谢激活剂和天然抗氧化剂的辅酶Q10(泛醌)及具有抗癌作用的类胡萝卜素,具有重要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光合细菌在作为畜禽饲料添加剂促进动物生长、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水产养殖水质净化和农业高效活性菌肥等方面都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光合细菌主要有动态和静置2种培养方式,培养装置有开放和密闭2种类型。国外有采用透光的密闭式光生物反应器动态连续培养光合细菌的报道,但在国内多采用玻璃缸和塑料桶在光照下静置密闭培养。动态密闭培养在透光的反应器内进行,一般通过泵使光合细菌液体培养物流过螺旋透光的玻璃管以保证培养物能够得到充分的光照。

虽然在光合细菌或微细藻类方面都有大量培养研究的报道,但是在如何利用光合细菌和微细藻类的各自生理生态特点,实现二者在同一培养基及理化条件下都能够快速生长并达到较高的生物量方面却未见研究报道。微细藻类和光合细菌共培养,在生产上可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在应用上可实现菌藻优势互补,因此在规模化生产藻菌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细藻类和光合细菌共同培养的方法,采用研制的培养基进行培养,可以同时培养产生出高细胞浓度微细藻类和光合细菌的藻菌培养物。

本发明采用透光的玻璃或塑料器皿作为容器,采用自来水配制液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组成为(g/L):MgSO4·7H2O 0.2-1.0,NaHCO3 1.0-3.0,CaCl2 0.01-0.02,NH4Cl 1.0-3.0,KH2PO4 1.0-2.0,NaCl 1.0-5.0,酵母膏0.2-1.0,乙酸钠2.0-5.0,微量元素液1.0ml/L。将培养好的微细藻类和光合细菌进行接种,然后在平均温度大于20℃和自然太阳光照射下进行共同培养,5天后可以获得高细胞浓度的微细藻类和光合细菌,

微量元素液包括(mg/L):FeCl3·6H2O 5.0,CuSO4·5H2O 0.05,H3BO3 1.0,MnCl2·4H2O 0.5,ZnSO4·7H2O 1.0,CoCl2·6H2O 0.5。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绿百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广东绿百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223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