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渗花釉胶辊印花工艺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220440.2 | 申请日: | 2008-12-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0330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2 | 
| 发明(设计)人: | 刘一军;潘利敏;张松竹;赵勇;潘炳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萧华 | 
| 主分类号: | C04B41/86 | 分类号: | C04B41/86 |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南海智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梁国杰 | 
| 地址: | 528211广东省佛山市南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渗花釉胶辊 印花 工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陶瓷砖生产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指一种渗花釉胶辊 印花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渗花装饰砖的渗花工艺是用橡胶刮刀加压滑动将丝网(可以是平 面和曲面)上的稠状或糊状的渗透釉通过图案网孔刮一层薄釉粘附到砖面 上,再喷淋助渗剂,使这一层薄釉中的金属离子沿着毛细孔渗入到坯体内, 并能达到1.5~3mm的深度。缺点是刮刀和丝网摩擦大,丝网易破损,平均 每2000m2就要换一个网,并且对坯体的破坏强度有较高的要求。稠状釉中 的发色离子难以自动地扩散渗进坯体中,需喷大量助渗剂才能完成理想的 渗透,根据砖坯温度和致密度的不同约需助渗剂水溶液38~56g/盘(200 ×600mm),渗花图案易模糊。丝网渗花工艺使用的渗花釉粘度对渗花效果 有很大的影响,粘度太大会产生粘网,降低渗花釉的渗透性;较小的粘度 则有利于提高渗花釉的渗透性,但是在丝网印刷过程中粘度太小会导致水 平方向扩散而使图案模糊。一般传统丝网渗花使用的渗花釉粘度为20~32 秒/杯(容量100ml,流出孔径7mm),因受到渗花釉粘度的限制,丝网的网 点致密度只能达到80至120目。综上所述,现有丝网渗花工艺存在着丝网 消耗成本高、增稠剂与助渗剂用量多,产品图案单调呆板、粗糙平淡的缺 点。
而目前胶辊印花机在陶瓷行业都应用于釉面砖类产品,花饰逼真细腻, 清晰度优于丝网印刷的几倍,且胶辊印花机产量大,易于操作、辊筒使用 寿命长,一般来说,传统丝网每印刷2000m2就需更换,而一个硅胶辊筒可 印13-15万m2,在维护的便利和成本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如能把胶辊印 花应用于渗花工艺之中,可大幅提高渗花装饰砖的品质,降低生产成本。 但是胶辊印花受制于渗花釉、胶辊雕刻方法的影响,胶辊印花至今未能在 渗花工艺中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与问题,提供了一种渗花图案更清 晰细腻,层次丰富,立体感强的渗花釉胶辊印花工艺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渗花釉胶辊印花工 艺方法,该方法首先将预先雕刻好的纹理图案的硅胶辊筒装在胶辊印花机 固定轴上,并开机转动,然后用刮刀贴紧辊筒,再把调配好的一种或多种 不同颜色的渗花釉加入到各个硅胶辊筒,渗花砖砖坯经输送带的运送,通 过滚动的硅胶辊筒与砖面接触印花,然后喷淋助渗剂水溶液。砖坯经干燥 和1150~1250℃烧成,抛光后得到图案细腻、立体感强的渗花装饰砖。
受渗花盐发色浅的限制,直接用胶辊印花,渗花效果无法显现。要将 胶辊印花应用于渗花工艺中,需要使用全新的渗花釉,所述的渗花釉采用 工业乙醇与水按4∶1进行混合作为溶解液,然后使用溶解度大的氯化盐作 为发色离子分别单独加入到溶解液中,然后按所需颜色互相调配,并加入 EDTA二钠盐、柠檬酸钠、铵络合剂以及羧甲基纤维素钠或酸性增稠剂增 稠。所述氯化盐为氯化镍(NiCl2.6H2O)、氯化钴(COCl2.6H2O)、氯化铬 (CrCl3.6H2O)、氯化亚铁(FeCl2.4H2O)、氯化铜(CuCl2·2H2O)中的一种或几 种。
由于胶辊渗花工艺弃用了传统渗花工艺中的丝网,那么使用性能要求也 不同,渗花釉粘度比丝网印刷可降低50%以上,采用减少增稠剂的用量和或 使用中粘、低粘增稠剂来降低渗花釉粘度,达到8~15秒/杯(容量100ml, 流出孔径7mm)。
本发明提供的硅胶辊筒渗花工艺,由于使用了硅胶辊筒代替了传统丝 网,使得装置使用寿命大大延长,维护花费大大减少,达到了节约资源, 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的目的。使用本发明提供的工艺所生产的新型渗 花装饰砖与传统渗花装饰砖相比,渗花图案更清晰细腻,层次丰富,立体 感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详细介绍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萧华,未经萧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2044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