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文档进给装置及其挡纸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0810220235.6 | 申请日: | 2008-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3980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7 |
发明(设计)人: | 雷艳荣;周桂洪;李积有 | 申请(专利权)人: | 旭丽电子(广州)有限公司;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3/06 | 分类号: | B65H3/06;B65H3/4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663广东省广州市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文档 进给 装置 及其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文档进给装置,具体地说是指一种可实现有效挡纸和送纸功能的自动文档进给装置及其挡纸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大部分扫描仪、复印机、传真机及多功能事务机等装置多利用自动文档进给装置(ADF)实现文档的自动馈入功能。而自动文档进给装置通常都设置有一挡纸机构,目的是防止用户给供纸盘内添加纸张或文档时,不小心将纸张或文档插入过深,即超出供纸盘范围而塞入该自动文档进给装置的内部,破坏自动文档进给装置的内部元件或导致夹纸等现象,阻碍文档的正常进给。根据ADF中挡纸机构的不同,ADF可大致分为上触发式自动文档进给装置和下触发式自动文档进给装置两种。
参阅图1~2,为美国专利US6598873号揭示的一种上触发式自动文档进给装置的示意图。当该自动文档进给装置由图1的挡纸状态转化成图2的取纸状态时,取纸滚轮2下降,进行取纸动作,进而带动手柄8进行顺时针方向D旋转。此时,手柄8的下端随旋转动作而提起,进而允许纸张1进入该自动文档进给装置。但是该自动文档进给装置中,挡纸机构(主要包括手柄8)与触发构件22之间的过渡处,因制造和装配的误差原因有可能出现盲点,使手柄8的挡纸功能失效,可靠性比较低。
美国专利US6893013号揭示的一种下触发式自动文档进给装置,但是其挡纸机构需要占用自动文档进给装置的一定空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自动文档进给装置向压缩型、小型化发展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如何设计一种低成本、于自动进纸过程中可靠性高、且机构设计上能够节省空间的自动文档进给装置就是本发明需要达到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成本低、可靠性高、且机构设计上能够节省空间的自动文档进给装置及其挡纸机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文档进给装置,其包括一框架、设置于该框架上的一取纸辊轴、套在该取纸辊轴上的一取纸滚轮、以及位于该取纸滚轮下方的一供纸盘,其特征在于,该自动文档进给装置还包括:一挡纸装置,其包括一第一挡板及一第二挡板,该挡纸装置设置于该取纸辊轴上;一第一挡块及一第二挡块,位于该框架上,分别能选择性地挡住该第一挡板及第二挡板;以及一第三挡块,位于该供纸盘底部,可阻挡第二挡板,以防止该挡纸装置绕该取纸辊轴转动;其中,该自动文档进给装置不工作时,该第二挡板被第三挡板限位,该挡纸装置位于挡纸状态;当该自动文档进给装置开始工作时,该挡纸装置藉由一马达沿取纸辊轴的轴向位移从而使该第二挡板脱离该第三挡板的限制,该挡纸装置同时转动,直到该第二挡板被该第二挡块挡住并保持与该第二挡块接触的状态,该挡纸装置位于取纸状态;当取纸工作结束后,该挡纸装置反转,直到该第一挡板被该第一挡块挡住,同时该挡纸装置滑移回到靠近取纸辊轮,该第二挡板被第三挡板限位,使该挡纸装置回到挡纸状态。
具体的,该挡纸装置包括靠近该取纸滚轮且依次套接在该取纸辊轴上一端的一呈压缩状态的弹性件,一挡纸件,一滑动件以及一固定件,其中,该挡纸件上垂直于该取纸辊轴的轴向延伸有该第一挡板及该第二挡板;该滑动件沿该取纸辊轴的轴向延伸一棘齿;该固定件具有一圆柱形本体,固定在该取纸辊轴上,该圆柱形本体靠近该滑动件的一端具有一缺口槽,该缺口槽深度绕圆柱体圆周方向呈螺旋状逐渐加深,且该棘齿配合在该缺口槽中。
优选的,该弹性件为一弹簧。
具体的,该缺口槽具有一槽底、一槽口及相对的两侧边,该相对的两侧边长度相异,且从一侧边到另一侧边,该槽底至该槽口的距离呈螺旋型梯度逐渐增大。
优选的,该自动文档进给装置进一步包括一定位件,该定位件套接在该取纸辊轴一端,防止该固定件从该取纸辊轴一端滑脱。
具体的,该取纸辊轴一端径向截面为D型,固定件与该取纸辊轴之间藉由该D型轴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旭丽电子(广州)有限公司;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旭丽电子(广州)有限公司;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2023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