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语音中继通路的方法及其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219799.8 | 申请日: | 2008-12-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3708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0 |
| 发明(设计)人: | 胡伟;叶忠;张志平;方平庆;李海健;刘宜金;罗耀满;黄碧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M3/22 | 分类号: | H04M3/22;H04W24/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0100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语音 中继 通路 方法 及其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检测语音中继通路的方法及其设备。
背景技术
衡量语音质量有多种标准,一个明显的方法是平均评定得分法(Mean Opinion Score,简称“MOS”),该方法让评价者直接参与到语音呼叫中,从他 们的评价中来计算平均分数(1-5分,5分最高),所以MOS是一中主观测试 的评价标准,缺点是耗时、高成本和不不方便。
因此,通常采用以下的客观评测法:感知话音质量测量法(Perceptual Speech Quality Measure,简称“PSQM”)、感知分析测量系统法(Perceptual Analysis Measurement System,简称“PAMS”)、感知话音评估法(Perceptual Evaluation of Speech Quality,简称“PESQ”)。其中,PESQ是目前业界应用最广泛,并且被 一直认为是最准确可靠的方法,通过PESQ衡量的语音质量结果的输出值是一 个在[-0.5~4.5]之间的得分,得分越高说明语音质量越好。
现有技术中,大都通过获取发送方和接收方的语音信号,利用PESQ算法进 行比对,从而得到端到端的语音质量评估。
在“200410038801.3”的中国专利申请文件中,公开了如下测试方法:语音 卡同时连接两个媒体网关(MGW)和MGW,负责播放语音文件以及接收从MGW 送出的文件,通过PESQ算法对比前后两次语音,继而评估出语音质量。然而, 日常网络维护中,需要对同一局向下的多条传输通路进行逐一测试,以便及时 发现个别通路质量问题引起的如单通、串线、质量下降等隐性故障,尤其是目 前由TDM承载向IP承载方向发展的今天,更需要适合但此方案在测试中显然只 能随机选择通路,不能满足日常维护需求。
现有的各种技术方案存在如下缺陷:1、不支持对特定传输通路进行测试;2、 部分不适用于现有的基于TDM承载的移动网络;3、部分方案需要增加专门硬 件,提高了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检测语音中继通路的方法及其设备,通过向中继 设备发起模拟呼叫指令,可以任意指定不同局向下的不同电路进行测试。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检测语音中继通路的方法,包括:
通过TCTDI指令向指定的中继设备进行呼叫测试;
根据所述呼叫测试获得所述中继设备上的中继数据;
根据所述中继数据分析出所述中继设备上的语音质量。
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检测语音中继通路设备,包括:
测试单元,用于通过TCTDI指令向指定的中继设备进行呼叫测试;
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测试单元中的呼叫测试获得所述中继设备上的中 继数据;
质量分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获得单元获得的中继数据分析出所述中继设 备上的语音质量。
通过实施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模拟呼叫指令,可以任意指定不同局向下的 不同电路进行测试;且适用于传统2G网络、软交换网络、TDM承载以及IP承 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 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 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 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检测语音中继通路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检测语音中继通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个应用场景模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检测语音中继通路的方法流程图,包括:
步骤S101:通过TCTDI指令向指定的中继设备进行呼叫测试;
具体的,通过向中继设备定时发送拨测命令进行呼叫测试,该拨测命令包 括拨测所指定的中继设备信息,拨测时间,拨测号码等等。
步骤S102:根据所述呼叫测试获得所述中继设备上的中继数据;
该中继数据包括语音信息、电路DIP信息、SNT信息等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1979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