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效绿僵菌菌株及其在防治椰心叶甲方面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0810219404.4 | 申请日: | 2008-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8697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2 |
发明(设计)人: | 任顺祥;胡琼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A01N63/04;A01P7/04;C12R1/645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林丽明;任 重 |
地址: | 510642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绿僵菌 菌株 及其 防治 椰心叶 甲方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绿僵菌菌株及其在防治椰心叶甲方面的应用。
背景技术
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Gestro),又名椰长叶甲、椰棕扁叶甲、椰子刚毛叶甲、红胸叶甲等,属鞘翅目Coleoptera,叶甲总科Chrysomeloides,铁甲科Hispidae,潜甲亚科Anisoderinae,主要为害棕榈科植物,是我国禁止进境的二类危险性有害生物。
椰心叶甲于1975年传入我国台湾省,1988年在香港发现,1999年8月在南海口岸从台湾进口的华盛顿葵中检获到椰心叶甲,此后我国各口岸多次有截获该虫的报道,目前主要在海南和广东两省发生。海南省于2002年6月在海口市发现椰心叶甲虫害,当年在海口、三亚两市发生疫情,染虫面积约10万亩,2004年4月4日,全省发生疫情的有16个市县,染虫面积达59.1万亩。根据2005年8月的调查,海南除白沙县外的17个市县均有疫情,染虫区面积达到595.6万亩,比较严重的市县有海口、三亚、琼海和文昌(谢鹏辉等,2006)。除海南大面积发生椰心叶甲虫害以外,广东省也出现疫情,2002年,椰心叶甲首次发现危害深圳市的园林绿化,到2005年底,广州、深圳、珠海、淇江、东莞、中山、茂名、韶关、清远、阳江等10个城市的棕榈科植物不同程度受到椰心叶甲的侵害,受害棕榈植物30多万株,20多万株濒于死亡(谢鹏辉等,2006)。
椰心叶甲喜聚集在叶片特别是未展开的新叶中活动,幼虫和成虫均取食心叶表皮薄壁组织,导致叶肉细胞死亡,留下与叶脉平行的狭长、褐色至灰褐色条斑,多沿叶脉取食,不穿透叶片,喜食叶片中部。该虫深藏于未展开的心叶内,虫害较难检查出来,因而导致各虫态随未经处理的棕榈科植物苗木的调运或其它载体远距离传播,使椰心叶甲危害世界很多地区和国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严格的检疫措施是防止椰心叶甲在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传播的有效手段,主要检查未展开和初展开心叶的叶面和叶背是否有椰心叶甲危害状及成虫、幼虫和虫卵的存在,若发现虫情,应立即采取退回、烧毁或熏蒸等方式进行处理(Dharmaraju et al.,1984)。在我国海南,曾使用多种方法来防止椰心叶甲的传播,如将感染区周围3公理范围内的椰树砍掉,禁止感染区椰树向外输送等(FAO,2004)。
化学防治是目前防治此虫最主要的方法。常用方法包括药剂喷雾法、挂包法、茎干注药法和根部埋药法。打孔注药法仅对大王椰子树的椰心叶甲防治效果较好,而对其它棕搁科植物的防治效果一般。高压水枪喷雾法不仅浪费药剂,污染环境,并难以准确防治10余米高的棕榈科植物心叶里的椰心叶甲。挂包法施药可真正做到靶向施药,提高药剂的有效利用率,并且使用方便,无雾滴漂移,减少了环境污染。由华南农业大学和广东省南海绿宝生化技术研究所研制的椰甲清粉剂(杀虫丹和啶虫眯)复配剂挂袋法防治椰心叶甲被认为是目前防治椰心叶甲较好的方法之一,防效在95%以上。
然而,大量化学农药的使用,不但费用投入较高,且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同时由于用药次数的增多,使用量的增大,致使椰心叶甲对某些杀虫剂产生抗性,为此,国内外对椰心叶甲的生物防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椰心叶甲具有多种天敌,包括寄生性天敌、捕食性天敌和微生物天敌,目前各国对椰心叶甲的生物防治主要集中在寄生蜂和病原微生物的应用上。
利用绿僵菌防治害虫的研究与实践已愈百年,其寄主范围广,致病力强,且对人、畜、作用无毒害,对甲虫类侵染寄生尤为常见,是当今虫生真菌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1980年在美属萨摩亚发现绿僵菌感染椰心叶甲,并在1984年开始应用绿僵菌孢子防治椰心叶甲,1988年的调查表明其种群数量明显低于对照,同时,对椰树的危害也比较轻微,并在离处理地1km处也能找到感染绿僵菌的虫体。印度尼西亚利用绿僵菌对椰心叶甲防治的林间试验表明施菌后幼虫和成虫虫口密度均有降低,虫口减退率达到90%以上。目前越南、泰国等国也正在开展利用绿僵菌对椰心叶甲防治的研究。
在我国,上世纪80年代台湾进行了利用绿僵菌防治椰心叶甲的一系列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近年来,大陆的海南和广东等省也开展相关研究,使绿僵菌在椰心叶甲的可持续控制中展现出光明前景。然而,作为真菌杀虫剂的关键技术—应用价值高的高效杀虫菌株的选育尚未取得重大突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效绿僵菌菌株。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所述高效绿僵菌菌株防治椰心叶甲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农业大学,未经华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1940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