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蓄热用无机混合相变材料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19313.0 | 申请日: | 2008-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1820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9 |
发明(设计)人: | 梁德青;石海民;李栋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9K5/06 | 分类号: | C09K5/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莫瑶江 |
地址: | 510640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蓄热 无机 混合 相变 材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蓄热用无机混合相变材料。
技术背景
蓄热技术是提高热能利用率,解决用热和供热不同步时的重要技术,能满足多种能源需要的领域的重要环节。蓄热技术应用广泛,不仅可以用于余热回收、空调蓄热、电力调峰,而且可以用于不连续能源(风能、太阳能等)转向持续能源方面。运用该技术可降低能耗,节约运行费用,实现能量的高效合理利用。
空调在建筑物的应用很多,耗电也很大,同时建筑也有用热需求。如果能将空调冷凝器的热量予以回收利用,将会使空调系统的能效比获得飞跃性的提高。通过蓄能,可以使空调的整体能耗下降。而且,对家庭、商业以及工业空调用户来说,这又可以大大减少生产热水所需的能量,从而达到高度节能。
空调冷凝器排热的一个最有效的利用方式就是:将空调冷凝器的排热量通过高效蓄能材料蓄积下来,在需要热量的时候释放出来。对家用空调来说,那就是在室外机中加装蓄能热交换器,为家庭洗浴及厨房生产热水。对大型商用空调系统,比如餐厅、宾馆、以及工场等的空调系统,就可以将冷却塔或冷凝器的散热量蓄积下来,用于生产商用或工业用热水。
现有的相变材料可分为有机相变材料和无机相变材料。有机相变材料性质稳定,但相变热较低;无机结晶水合盐相变材料具有较大的相变热,但具有过冷和析出的缺陷。因此,急需研究出一种性能稳定、过冷度小、相变热大的无机相变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性能稳定、过冷度小、相变热大的蓄热用无机混合相变材料。
本发明的相变材料由以下成分按配比混合均匀而成:三水合醋酸钠(NaCH3COO·3H2O)、羧甲基纤维素(C6H9O4OCH2COOH)n)、十二水磷酸氢二钠(Na2HPO4·12H2O)、羧甲基纤维素钠([C6H7O2(OH)2CH2COONa]n)、氯化钠溶液(质量浓度20%-30%)、纳米铜粉。
按质量比计算,各成分的配比范围为:三水合醋酸钠,80-88份;羧甲基纤维素,1-10份;十二水磷酸氢二钠,0.5-3.5份;羧甲基纤维素钠,0.1-2.5份;氯化钠溶液5-10份;纳米铜粉,0-10ppm份(1ppm为百万分之一)。
优选地,按质量计算所述三水合醋酸钠、羧甲基纤维素、十二水磷酸氢二钠、羧甲基纤维素钠、氯化钠溶液、纳米铜粉的用量比依次分别为:86-88份、1.7-5份、1.0-2份、0.5-1.5份,7-9份,0-5ppm。
最优选,按质量计算所述三水合醋酸钠、羧甲基纤维素、十二水磷酸氢二钠、羧甲基纤维素钠、氯化钠溶液、纳米铜粉的用量比依次分别为:87.8份、1.7份、1.0份、0.5份、9份、3ppm份。
经测试,上述相变蓄热材料的相变温度为,52℃-58℃;过冷度为,2℃-4℃;相变热为,280MJ/m3-320MJ/m3;导热率为,0.8W/m·k-1.2W/m·k。
本发明无机混合相变材料主要应用于空调蓄热,也可用于其它蓄热(太阳能、废热利用等)的系统。该材料解决了过冷和析出两大难题,性能稳定、过冷度小、相变热。同时,本发明所制的相变材料的相变后的液态下流动性较好,应用场合更广泛。
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还有:
1、本发明的相变材料所需原料来源丰富、价格低廉;
2、本发明的相变材料的相变热大(大于280MJ/m3)、导热率大(大于0.8W/m·k);
3、本发明的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在52℃-58℃,对于回收空调的冷凝器热量以及其他废热回收领域较为有利;
4、本发明的相变材料的过冷度较小(2℃-4℃),因而对于所需热量的释放是极为有利的;
5、本发明的相变材料性能稳定,循环多次相变热、导热率等性能参数变化不大;
6、本发明的相变材料的腐蚀性较小,可用于铜、不锈钢等常用材质的换热器中,因而实用性较强;
7、本发明的相变材料对人体的毒副作用很小,因而生产实践中不存在安全隐患。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193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液体活性染料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水基防锈保护处理蜡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