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交换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18790.5 | 申请日: | 2008-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262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9 |
发明(设计)人: | 江左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左 |
主分类号: | F28D7/10 | 分类号: | F28D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振安创业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5 | 代理人: | 王爱群 |
地址: | 528313 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交换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量交换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技术中的热泵热交换器一般采用在箱体中安装螺旋内管或在外管中安装内管,此种热泵热交换器在应用时,高温的热介质在内管中流动,但存在以下缺陷:1、内管与外界的接触面积较小,传热面积较小,传热效率低;2、热交换器的外形体积大,占用体积大,安装与维护不方便,材料成本较高。
如专利号为2004201033767,实用新型名称为:节能热泵交换器,就是采用在外管中增加内管的数量达到扩大传热面积的效果,这种设计由于在外管中增加数量多的内管,并且管线长度需要达到数米的长度,加工成螺旋盘管形状,才能达到设计效果,加工成螺旋盘管需要,外管和内管只能采用管径较小的金属管,内管一般采用铜管,以提高传热效率,内管是直接采用现成的铜管,铜管的厚度较大,内管的外表面积是热交换面积,内管的外表面积小,只有增加内管的数量和长度,从而导致这种热交换器加工成螺旋盘管时体积较大、成本较大和实际热交换效率较低,在大功率连续进行热交换时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结构存在的缺点,而提供一种体积小、效率高、安装方便、成本低的热交换器。
本实用新型用以下方式实现的:
由若干个横切面呈圆形或者方形的套管依次相套成若干层通道,每层通道的厚度由中心向外逐渐递减,套管从中心向外每层的长度逐渐缩短,并将通道两端密封,套管相隔两端的连通由连通管一端连接于套管一端的侧壁上,另一端连接于套管一端密封的端壁上,分别错开连通内层和外层通道。
相隔通道在两端密封处依次相互连通串接或并接成一热交换组,相邻两组热交换组的首尾设置有进出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体积小、热交换面积大、热交换效率高、无燥音、方便安装、易维护和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套管相并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热交换器应用于制冷循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的实施例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具体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2所示,由若干个横切面呈圆形或者方形的套管1依次相套成若干层通道,每层通道的厚度由中心向外逐渐递减,套管1从中心向外每层的长度逐渐缩短,并将通道两端密封,套管1相隔两端的连通由连通管2一端连接于套管1一端的侧壁上,另一端连接于套管1一端密封的端壁上,分别错开连通内层和外层通道,相隔通道在两端密封处依次相互连通串接成一热交换组9,相邻两组热交换组9的首尾设置有进出口。
如图3所示:套管1是并接成一热交换组9,其热交换效果是最佳。
如图4所示:热交换组9应用于制冷循环系统中,其原理是:当压缩机3工作时,从压缩机3的排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蒸气进入热交换组9的内部,热交换组9内冷热介质快速发生热交换,经过释放热量的热介质进入冷凝器4,在冷凝器4内,将部分热量传递给周围的空气,中温中压的制冷剂经过干燥过滤器5、毛细管6节流降压后的制冷剂进入蒸发器7,从外部吸收热量,达到制冷的效果,在蒸发器7中的制冷剂吸收热量沸腾为气态后,进入压缩机3内进行循环压缩;
如图5所示:在图4的结构基础上,热交热组9连接有温水箱8,把吸收的热量传递给温水箱8,对温水箱8中的冷水能进行预热,热水箱8中的水被电热管进一步加热成热水,节约利用了从热水箱8流出热水的能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左,未经江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1879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烧结机余热回收/发电用立式余热锅炉烟道
- 下一篇:窗式空调器的电路控制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