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变压器及应用此变压器的多灯管驱动电路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18727.1 | 申请日: | 2008-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9937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05 |
发明(设计)人: | 孔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创慈磁性元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30/04 | 分类号: | H01F30/04;H01F27/24;H01F27/28;H01F27/30;H05B41/14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卞华欣 |
地址: | 523290广东省东莞市石碣镇***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压器 应用 灯管 驱动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压器与灯管驱动电路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变压器及 应用此变压器的多灯管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的液晶显示器均利用逆变器(inverter)中的变压器来 产生驱动多根灯管的高压交流信号,为了使各灯管电流相同以达到亮 度均匀及延长灯管寿命,目前,一般在电路中采用平衡变压器来平衡 灯管电流。但是,随着电路中灯管的增加,平衡变压器的数量及线路 复杂度也随之增加,使得多灯管驱动电路的成本及组装工时都无法得 到有效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变压器及应 用此变压器的多灯管驱动电路,使用两个本发明的变压器即可同时驱 动六支灯管,无需使用平衡变压器,即可达到平衡灯管电流的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变压器,包括:
一磁芯;
一初级绕组,该初级绕组绕设在磁芯上;
一次级绕组,该次级绕组绕设在磁芯上,该次级绕组包括第一次 级线圈和第二次级线圈。
所述的磁芯包括两个U形的铁芯,两个U形铁芯的两个脚柱连 接构成闭合磁通道,所述的初级绕组绕设在两个U形铁芯相互连接 的两个脚柱上,所述的次级绕组绕设在两个U形铁芯相互连接的另 外两个脚柱上,其中,第一次级线圈绕设在其中一铁芯的脚柱上,第 二次级线圈绕设在另一铁芯的脚柱上,第一次级线圈和第二次级线圈 共用一输出端。
所述的磁芯包括一个U形铁芯和一个I形铁芯,U形铁芯的两个 脚柱与I形铁芯接触构成闭合磁通道,所述的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绕 设在I形铁芯上,其中,第一次级线圈和第二次级线圈共用一输出端。
所述的第一次级线圈和第二次级线圈的线圈匝数相同。
一种多灯管驱动电路,包括六支灯管和两个变压器,第一变压器 的第一初级线圈与第一交流电连接,第一变压器的第一次级线圈和第 二次级线圈共用一输出端;第二变压器的第二初级线圈与第二交流电 连接,第二变压器的第三次级线圈和第四次级线圈共用一输出端;第 一次级线圈、第二次级线圈、第三次级线圈和第四次级线圈的六个输 出端各单独耦接一支灯管的一端,灯管的另一端均接地。
所述的第一初级线圈和第二初级线圈的线圈匝数相同,第一次级 线圈、第二次级线圈、第三次级线圈和第四次级线圈的线圈匝数相同。
所述的第一交流电与第二交流电同相,第一次级线圈和第二次级 线圈的共同输出端与第三次级线圈和第四次级线圈的共同输出端互 为反相。
所述的第一交流电与第二交流电反相,第一次级线圈和第二次级 线圈的共同输出端与第三次级线圈和第四次级线圈的共同输出端同 相。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变压器及应用此变压器的多灯管 驱动电路,是以单一变压器来驱动多根灯管,同时能发挥平衡灯管电 流的效果,而无须使用额外的平衡变压器,本发明的多灯管驱动电路 可有效节省制造成本,并简化线路复杂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变压器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变压器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多灯管驱动电路的第一实施例;
图4是本发明的多灯管驱动电路的第二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这是本发明的变压器的第一实施例,包括:
一磁芯1;
一初级绕组2,该初级绕组绕设在磁芯1上;
一次级绕组3,该次级绕组3绕设在磁芯1上,该次级绕组3包 括第一次级线圈3a和第二次级线圈3b。
所述的磁芯1包括两个U形的铁芯1a,两个U形铁芯1a的两个 脚柱连接构成闭合磁通道,所述的初级绕组2绕设在两个U形铁芯 1a相互连接的两个脚柱上,所述的次级绕组3绕设在两个U形铁芯 1a相互连接的另外两个脚柱上,其中,第一次级线圈3a绕设在其中 一铁芯1a的脚柱上,第二次级线圈3b绕设在另一铁芯1a的脚柱上, 第一次级线圈3a和第二次级线圈3b共用一输出端。
所述的第一次级线圈3a和第二次级线圈3b的线圈匝数相同。
见图2,这是发明的变压器的第二实施例,包括:
一磁芯1;
一初级绕组2,该初级绕组绕设在磁芯1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创慈磁性元件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创慈磁性元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187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检测CMP引起的碟陷和侵蚀的测试结构及方法
- 下一篇:超导磁体骨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