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化分析仪的液体温度控制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218276.1 | 申请日: | 2008-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505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张治涛;张明伟;肖育劲;钟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5/00 | 分类号: | G01N35/00;G01N33/50;G05D23/19 |
代理公司: | 深圳鼎合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81 | 代理人: | 向武桥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化 分析 液体 温度 控制系统 方法 | ||
1.一种生化分析仪的液体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预热装置、环境温度传感器及主控制器,预热装置具有容器、液体温度传感器及加热器,容器具有至少一个内腔,每个内腔均装有液体温度传感器和加热器,环境温度传感器采集环境温度,液体温度传感器采集内腔中的液体温度,环境温度传感器、液体温度传感器及加热器均与主控制器连接,主控制器根据采集的环境温度确定液体的当前目标温度,然后比较采集的液体温度和液体的当前目标温度,并根据比较结果控制加热器,使液体到达目标物后能够保持在所需要的温度范围;且,根据采集的环境温度确定液体的当前目标温度时,设定至少两个不交叉、不重叠的环境温度范围,每个环境温度范围对应一个液体的目标温度,当前目标温度为环境温度所在的环境温度范围所对应的目标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化分析仪的液体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装置还具有与内腔对应的温度开关,温度开关与主控制器连接,使内腔内的液体温度达到指定温度时,触发温度开关,并通过主控制器切断加热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化分析仪的液体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装置还包括盖板,盖板封闭内腔顶部,盖板上固定有向下伸入内腔的导热加热器套筒和导热传感器套筒,加热器和液体温度传感器分别向下插入加热器套筒和传感器套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化分析仪的液体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上固定有弹性体,该弹性体紧压温度开关于盖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生化分析仪的液体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温度传感器固定在具有弹性的U型支座上。
6.一种生化分析仪的液体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根据环境温度确定液体的当前目标温度的确定装置;
用于比较液体温度和当前目标温度的比较装置;
用于根据比较结果控制加热器的控制装置,使液体到达目标物后能够保持在所需要的温度范围;且,
所述确定装置设定至少两个不交叉、不重叠的环境温度范围,每个环境温度范围对应一个液体的目标温度,当前目标温度为环境温度所在的环境温度范围所对应的目标温度。
7.一种生化分析仪的液体温度控制方法,用于对经加热器加热后需要 经过外界环境输送到目标物的液体进行温度控制,其特征在于:设定至少两个不交叉、不重叠的环境温度范围,每个环境温度范围对应一个液体的目标温度,包括如下步骤:
a)根据采集的环境温度确定液体的当前目标温度;
b)比较采集的液体温度和液体的当前目标温度;
c)根据比较结果控制加热器,使液体到达目标物后能够保持在所需要的温度范围;且,
所述步骤a)中,当前目标温度为环境温度所在的环境温度范围所对应的目标温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生化分析仪的液体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境温度范围包括相衔接且温度逐渐升高的第一环境温度范围、第二环境温度范围和第三环境温度范围,第一环境温度范围对应液体的第一目标温度,第三环境温度范围对应液体的第二目标温度,所述步骤a)中,环境温度在第一环境温度范围时,当前目标温度为第一目标温度;环境温度在第三环境温度范围时,当前目标温度为第二目标温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生化分析仪的液体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环境温度在第二环境温度范围时,当前目标温度保持不变。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生化分析仪的液体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环境温度范围为不大于Tmin的环境温度范围,第三环境温度范围为不小于Tmax的环境温度范围,第二环境温度范围为界于Tmax和Tmin之间的环境温度范围,所述Tmax=T0+e,Tmin=T0-e,e为预设的环境温度偏差,T0为环境温度设定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1827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