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话筒的隐蔽式结构及其手机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218016.4 | 申请日: | 2008-12-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4257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7 |
| 发明(设计)人: | 陈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TCL天一移动通信(深圳)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M1/03 | 分类号: | H04M1/03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永文 |
| 地址: | 518057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话筒 隐蔽 结构 及其 手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讯终端设备的话筒结构及应用领域,更具体的说, 改进涉及的是一种具有话筒隐蔽式结构的手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电手科技的进步和发展,移动电话已成为人们随时随地沟通 必不可少的无线通讯终端设备之一。以中国为例,中国移动网络始建于 1987年,移动电话就已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式;在十年前,中国还 只有1000万移动用户总数,许多城镇居民仍主要依赖中国电信的固定电话 通话;到2001年后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移动电话用户数量暴增,据中国信 息产业部的数据表明,2007年初中国已拥有4.874亿手机用户,并仍然在大 踏步地发展与增长。
如今众多的手机,其款式和功能也多种多样,从最早的平板式、翻盖 式到现在的滑槽式等应有尽有。不管使用哪一款手机,其话筒部分大都是 以至少一个小孔的形式保留在手机的外露表面,影响了手机的整体观感。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的话筒位于手机面板A处附近,很容易被脸颊堵 塞小孔,致使对方听电话的声音变小;话筒位于B处附近时,则容易受讲 话时气流的影响产生哨声,且也容易被较大手型的手指遮盖小孔,导致对 方听电话的声音弱小。这些话筒位置设计的手机,使用起来较为不便。
其次,如图1所示,在话筒位于C处附近,对于手机的制造者来说,为 追求超薄或健康(此处指电磁波过于靠近脑细胞带来的影响)的设计,往往 会把天线安装在手机底部的话筒里面或附近,而不是常规的放在手机顶 部,如此一来,话筒工作时可能会影响到天线的性能,降低了手机的信号 性能。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话筒隐蔽式结构的手机装置,从整体 外观上可隐藏拾音孔,利于美感,且难以进入灰尘等杂物或因使用造成拾 音孔的堵塞;同时还能使话筒元器件远离天线,提升手机装置的信号性 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具有话筒隐蔽式结构的手机装置,其中,在话筒元器件和拾音孔 之间,设置具有组合式封闭空间的话筒声道;所述话筒声道的整体长度方 向与手机装置的主线路板长度方向相一致;所述话筒声道位于所述手机装 置的键盘下方且位于手机装置两侧的内部位置隐蔽设置;在位于所述话筒 元器件位置的一端,所述话筒声道的形状设置为与其整体长度方向相互垂 直的通孔,所述通孔的轴线位置正对所述话筒元件的中心;所述话筒声道 还包括一声道路径和一声道盖板;所述声道路径的纵截面为台阶式,横截 面为凹坑状;所述声道路径的一端垂直贯穿所述通孔,另一端连通所述拾 音孔;所述声道盖板的形状和所述声道路径相匹配,用于封闭所述话筒声 道以形成封闭空间;所述声道盖板表面不高于手机装置的键盘表面;所述 拾音孔设置在手机装置后盖扣手位或电池后盖扣手位的缺口中。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具有话筒隐蔽式结构的手机装置,由于使用了组 合式封闭空间的话筒通道,且该话筒通道的拾音孔隐蔽在了后盖零件扣手 位的缺口中的设计,使得手机装置的整体外观不受拾音孔的影响;加上封 闭空间的话筒通道减少了进入灰尘等杂物或因使用造成堵塞声道的可能; 同时,组合式的话筒通道也使得话筒元器件远离了手机装置的天线,大大 减少了工作中话筒元器件对天线的影响,提升了手机装置的信号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具有多处外露式拾音孔位置的手机装置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手机装置内部话筒声道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手机装置上隐蔽在电池后盖扣手位中的拾音孔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手机装置的移去声道盖板后话筒声道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位于手机装置正面键盘右下角位置的俯视话筒声道示意 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及较佳实施例加以详细 说明。
本发明的一种话筒的隐蔽式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手机装置,主要核心 点在于组合式封闭空间的话筒通道,以及该话筒通道的拾音孔隐蔽于后盖 零件扣手位的缺口中的设计,至于手机装置及其MICPHONE、扣手位等 技术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再赘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TCL天一移动通信(深圳)有限公司,未经TCL天一移动通信(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1801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外层绝缘单线圆线同心绞架空导线及自动融冰装置
- 下一篇:显示器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