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拉延类模具压边圈与凸模实型合并加工的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0810217918.6 | 申请日: | 2008-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455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王君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20 | 分类号: | B21D37/20;B29C65/52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拉延 模具 压边圈 实型 合并 加工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模具加工工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拉延类模具压边圈与凸模合并加工的工艺。
背景技术
对于拉延类模具压边圈和凸模的实型加工,目前的加工方法均采用分层加工,再将若干层合并粘接成型的方法。其工艺流程是:由于压边圈的侧掏结构所决定必须分为上下两层加工。备上下两层料。经过数控铣床加工压边圈各层的正反面,然后粘合到一起。对于凸模也需分为两层,分别单独加工,再将加工后的凸模粘合。
在这样的工艺流程中,备料环节需备四块大小各异的料,重复划中心线四次,而且压边圈下层加工完后中间的料不能再次使用,对料的浪费比较大。再有,数控加工环节需四次装卡备料,进行多次拉直找正,对人力及物料的浪费都比较大,不利于效率的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延类模具压边圈与凸模合并加工的工艺,旨在解决现有拉延类模具压边圈与凸模合并加工时需备四块大小各异的料,物料的浪费较大以及数控加工环节需四次装卡备料,加工效率较低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拉延类模具压边圈与凸模合并加工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编写拉延类模具压边圈与凸模合并加工的程序;(2)备料:根据压边圈本身设有的侧掏孔的具体情况选取高度,将压边圈分为压边圈上层和压边圈下层,将凸模分为凸模上层和凸模下层,其中,压边圈下层和凸模下层备同一块料用于加工,压边圈上层和凸模上层各备一块料用于加工;(3)将上述 各料置于数控机床上,根据编写好的拉延类模具压边圈与凸模合并加工的程序进行加工;将用于加工压边圈下层和凸模下层的料加工成压边圈下层和凸模下层,将用于加工压边圈上层和凸模上层的料分别加工成压边圈上层和凸模上层;(4)后期整理。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拉延类模具压边圈上层与凸模上层可分别备料加工完成,压边圈下层与凸模下层备同一块料一次性加工完成,从而有效避免了现有拉延类模具压边圈与凸模合并加工时需备四块大小各异的料,物料的浪费较大以及数控加工环节需四次装卡备料,加工效率较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压边圈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压边圈上层和压边圈下层的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压边圈下层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凸模的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凸模上层和凸模下层的主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压边圈下层与凸模下层配合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压边圈下层与凸模下层配合状态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6,本发明在具体实施中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将模具压边圈10与凸模20的数模加工量偏置。根据实际生产需要将压边圈10和凸模20所需要加工的加工面在数模上做符合工艺要求的偏置,在本实施例中将压边圈10面11a、11b与凸模20的面21a在数模上作一定的偏 置,为以后机械加工面11a、11b和21a时留下加工余量。
(2)将数模进行分层整理。在该步骤中,主要是根据机床的加工能力,在数模压边圈10和凸模20的合适位置进行分层处理,压边圈10和凸模20均分为上下两层,并且将每一层分别存放在不同的图层,最后对图层进行命名等操作,为下一步工作做好准备。
(3)编写拉延类模具压边圈与凸模合并加工的程序。主要使用UG软件进行编程,使用partsolid格式导入同一部件,定义好加工坐标系、加工几何体、加工方法等参数,采用合理的加工工艺顺序进行NC编程及后处理。
(4)备料。本发明拉延类模具压边圈及凸模用料为聚苯乙烯板。请参阅图2和图5,根据压边圈10侧掏孔13置于压边圈10中间位置的特点和数控机床加工范围的限制,选取合适的高度,将压边圈10分为压边圈上层11和压边圈下层12,这样就可以利用数控机床在压边圈上层11和压边圈下层12的相应的部位分别进行加工,从而顺利的制作侧掏孔13。将凸模20也分为凸模上层21和凸模下层22,其中,压边圈下层12和凸模下层22备同一块料,因此,它们的备料高度一样;压边圈上层11和凸模上层21根据各自的需要分别备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1791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