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业务流识别方法和系统以及业务流计费方法和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217441.1 | 申请日: | 2008-11-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4793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03 |
| 发明(设计)人: | 郑会颂;赵贤敬;蔡雷;赵丽平;崔景伍;王薇;徐洋;郑明忠;沙换;张毅;王翠琴;毛睿;刘建;王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深圳)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12/56 | 分类号: | H04L12/56;H04L1/00;H04L29/08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郭伟刚 |
| 地址: | 518048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业务 识别 方法 系统 以及 计费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计费技术,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业务流识别方法和系统以及计费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网络、固定网络和互联网的融合,基于IP的数据包传递已成为一种趋势,这不仅改变了原有网络运营的模式,而且对网络监控及其计费的影响也很大。业务计费、内容计费逐渐成为网络计费的趋势,但如何进行快速准确的业务识别是选择计费方式的前提。
业务识别是指根据数据包的相关特征来识别该数据包所对应的业务类型。而相比对数据包业务类型的识别,对业务流的识别则显得更有实用价值。业务流一般是指具有相同的源IP、目的IP、源端口、目的端口、协议类型、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等属性的数据包的集合。而在具体实现过程中,一般仅以源IP、目的IP、源端口、目的端口、协议类型为基准来识别业务流,即具有相同五元组属性(源点IP地址、目的点IP地址、源端口号、目的端口号、协议标识号)的数据包构成一个业务流。
现有的业务流识别方法有端口识别法、流量特征识别法(TLI)和深度包检测法(DPI)。
端口识别法首先析取路由器中的包头信息(包括IP层所承载的上层协议的协议号,数据包的源地址、目的地址、源端口和目的端口),然后与预先设定的规则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得出其业务类型。目前,这种简单的五元组ACL(Access Control List,访问控制列表)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在各个层次的路由设备(包括城域汇聚、城域核心、骨干接入、骨干汇聚、骨干核心)中均能得到较好的支持,尤其是在高端设备中能够以硬件方式进行高效处理,因此得到了大规模的部署。这种方法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配置过程繁琐,整个过程均需手工操作完成;各个设备的配置规则完全独立,无法实现联合控制;对具体业务的识别能力很差;使用简单的规避手段就可透过检查。
流量特征识别法(TLI,Transport Layer Identification)通过对传输层数据包进行分析并结合其表现出来的流量特征,来识别某个网络流属于何种业务。上述流量特征可以是报文中的特征字符串,也可以是应用行为特征,或者是一些统计特征。基于统计特征的识别方法在实时流量识别应用存在困难。流量特征识别法存在的一个缺陷是扩展性差,需要大量的事前分析来确定排他特征。因此其在目前的前多媒体应用中尚不多见。
深度包检测法(DPI,Deep Packet Inspection)采用协议分析与还原技术,提取网络应用层数据,通过分析其载荷所包含的协议特征值,来判断网络流量的业务类型。它以业务流的连接为对象,深入分析业务的高层协议内容,结合数据包的深度特征值检测和协议行为的分析,以达到应用层网络协议识别为目的。该方法能够了解和分析应用层(第七层)的数据流,如在HTTP格式中,DPI设备能够识别正被访问的HTTP主机,并执行HTTP重定向。IP流量应用级分类,实现对特定用户或用户群信息存储服务的实时分析与控制。DPI的识别法包括基于“特征字”的识别、应用层网关识别、行为模式识别三种。但DPI很难处理加密的报文。
因此,需要一种业务流识别方案,来克服上述三种方法存在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端口识别法操作过程繁琐、流量特征识别法扩展性差和深度包检测法无法处理加密报文的缺陷,提供一种业务流识别方法和系统以及计费方法和系统。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业务流识别方法,用于识别业务流类型,包括如下步骤:
S1、采集所述业务流的多个传输特征;
S2、对于每一传输特征,依据该传输特征的类型读取其对应的特征权重,以计算该传输特征的贡献值;
S3、计算多个传输特征的贡献值之和,据此识别业务流类型。
在本发明提供的业务流识别方法中:所述业务流的类型为以下类型其中之一:
弹性流;
稳定流。
在本发明提供的业务流识别方法中,所述传输特征为下列特征其中之一:
时延;
抖动;
丢包率;
带宽。
在本发明提供的业务流识别方法中,所述步骤S3进一步包括,若所述多个传输特征的贡献值之和大于预先设定的门限值,则该业务流为稳定流;否则,该业务流为弹性流。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业务流计费方法,用于对业务流进行计费,包括如下步骤:
A1、识别业务流类型;
A2、依据业务流类型对其进行计费,
所述步骤A1进一步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深圳)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移动(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1744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