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现节点内网元通信的方法及节点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217256.2 | 申请日: | 2008-11-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0987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15 |
| 发明(设计)人: | 黄天振;叶思海;徐日东;练仑;吴世军;夏泉源;张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W8/02 | 分类号: | H04W8/02;H04W80/1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129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节点 内网元 通信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讯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实现节点内网元通信的方法及节点。
背景技术
随着运营商对通信网络的优化要求,扁平化组网成为一种趋势,如IP网络、LTE等,而IP化则使得通讯网络扁平化组网方式成为可能。为了实现通讯网络扁平化组网方式,可以将通讯网络网元融合为一个节点,原来的通讯网络网元成为该节点的一种功能或应用,这样可以使网络变得更加简单,容易部署。
请参阅图1,现有技术通讯网络网元融合,是将多个通讯网络网元如呼叫会话控制功能(Call Session Control Function,CSCF)、归属位置寄存器(Home Location Register,HLR)、软交换架构的MSC服务器(MSCServer,MSCs)、归属用户服务器(Home Subscriber Server,HSS)等置于同一个节点。网元间需要通过迂回方式走标准信令(即标准外部链路)实现通讯,以之间的通信为例,由P-CSCF发出的消息需要经过GPRS网关支持节点(Gateway GPRS Support Node,GGSN)或会话边缘控制(SessionBorder Controller)等运营商网络才能能到达S-CSCF。这种处理方式实际上等同于独立的两个网元通信,消息从节点(的一个网元)发出又回到同一个节点(的另一个网元),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由于同节点的 网元间需要通过标准外部链路进行通讯,标准信令要求两个网元实体都要经历完整的协议栈处理过程,导致处理性能较差,并且通信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节点内网元间采用标准协议通信处理性能较差,通信效率低的缺陷,提供一种实现节点内网元通信的方法及节点。
为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节点内网元通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通信代理接收第一网元发送的消息,该消息中携带发送网元标识和接收网元标识,该发送网元标识为第一网元的标识,用于指示该消息的发送方为第一网元,包括第一网元的编码和内部模块号的有效值,该接收网元标识为第二网元的标识,用于指示该消息的接收方为第二网元;该通信代理根据所述接收网元标识将该消息分发给第二网元的模块;该方法还包括,该第一网元在发送消息之前根据数据配置确定通过该通信代理将消息发送至该第二网元;所述第一网元为MSC,第二网元为HLR。
为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网络网元节点,该节点包括第一网元、通信代理和第二网元:该第一网元用于根据数据配置确定通过该通信代理将消息发送至该第二网元后,向该通信代理发送消息,该消息携带发送网元标识和接收网元标识,该发送网元标识为第一网元的标识,用于指示该消息的发送方为第一网元,包括第一网元的编码和内部模块号的有效值,该接收网元标识为第二网元的标识,用于指示该消息的接收方为第二网元;该通信代理,用于接收该第一网元发送的消息,并根据所述消息中携带的接收网元标识将该消息分发给该第二网元的模块;该第二网元,用于接收通信代理分发的由该第一网元发送的消息;所述第一网元为MSC,第二网元为HLR。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节点内网元通信方法和节点,利用通信代理实现节点内网元之间的内部通信,不需要再走标准外部链路,简化了处理过程,提高了处理性能和通信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通讯网络网元融合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通讯网络网元融合的示意图;
图3十本发明实施例节点内通信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扩展的网元件传输的消息格式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又一实施例节点内通信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通信代理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通信代理的消息分发模块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节点内网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1725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