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丢包检测的方法、检测装置及检测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217094.2 | 申请日: | 2008-10-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293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9 |
| 发明(设计)人: | 陈晨;刘欣;许阳坡;邸佩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12/26 | 分类号: | H04L12/2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方法 装置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丢包检测的方法、检测装置及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流媒体应用已经越来越多。由于流媒体业务的实时要求,往往在传输层使用UDP。然而,互联网提供的尽力而为的服务方式,以及UDP的不可靠传输,使得网络丢包成为了不可避免的问题。
互联网带宽的限制,使得信源端都需要利用数据相关性进行压缩编码。所以,传输过程中的某个数据包的丢失,可能会影响到用户很长一段时间的体验效果。因此,需要在接收过程中,对所丢失的数据包进行修复。
对数据包进行修复的第一步,就是需要进行丢包检测。在现有技术中,可使用环形缓存链进行丢包检测,环形缓存链结构如图1所示,m为环形缓存链的长度,P为一个活动指针,围绕环形缓存链循环,链结构中的每个缓存体Bi结构如图2所示,缓存体由F1和F2组成,F1为指向缓存体链中下一缓存体的指针,F2为一个可能丢失的包的序列号,该方法实施的过程如下所述:首先,确定所接收的数据包是否存在乱序,其次,若不存在乱序,执行流程A,若存在乱序,执行流程B。
流程A:确定新数据包与已接收的数据包之间是否存在空隙,包括:
A1、若有空隙,则检测活动指针P所指向的缓存体Bi中的F2是否为零,若不为零,则判定该非零序列号数据包丢失,并将空隙序号写入该缓存体Bi的F2,活动指针P移向下一个缓存体B(i+1);若为零,则直接将空隙 序号写入该缓存体Bi的F2,活动指针P移向下一个缓存体B(i+1),直至所有空隙序号都被记录;
A2、若无空隙,则检测活动指针P所指向的缓存体Bi中的F2是否非零,若非零,则判定该非零序列号数据包丢失,并将该缓存体Bi的F2置为0,活动指针P移向下一个缓存体B(i+1);若为零,则直接将活动指针P移向下一个缓存体B(i+1)。
流程B包括:
B1、对缓存链进行查找,将记录有新数据包序号的缓存体的F2置0;
B2、检测活动指针P所指向的缓存体Bi中的F2是否非零,若非零,
则判定该非零序列号数据包丢失,并将该缓存体Bi的F2置为0,活动指针P移向下一个缓存体B(i+1);若为零,则直接将活动指针P移向下一个缓存体B(i+1)。
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缺点:现有技术中的丢包判断至少要等到当前数据包的后面m个数据包到达后才判断,当媒体流帧率输低或码率较低时,会使得数据包的发送时间的间隔较长,就会造成等待丢包检测的时间过长,从而影响丢包的检测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丢包检测的方法、检测装置及检测系统,可以提高检测的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丢包检测的方法,包括:
获取媒体流的帧间间隔;
获取媒体流的平滑帧内间隔;
根据所述获取的媒体流的帧间间隔和平滑帧内间隔获取所述当前帧的等待丢包检测的定时时间;
判断当前帧的等待丢包检测的定时时间是否超时;
若超时,判断所述当前帧与前一帧的检测点之间是否有空隙;
若有空隙,判断所述当前帧与前一帧的检测点之间存在丢包。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丢包检测的检测装置,包括:
定时器,用于设置当前帧的等待丢包检测的定时时间,具体的其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媒体流的帧间间隔;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媒体流的帧内间隔;
设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获取的媒体流的帧间间隔和平滑帧内间隔获取所述当前帧的等待丢包检测的定时时间;
判断模块,用于当所述定时时间超时时,判断所述当前帧与前一帧的检测点之间是否有空隙,并当有空隙时,判断所述当前帧与前一帧的检测点之间存在丢包。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丢包检测的检测系统,包括:
接收装置,用于接收媒体流;
检测装置,用于设置所述媒体流的帧的等待检测的定时时间,当所述等待检测的定时时间超时时,检测所述接收装置接收的媒体流的帧的数据包是否发生丢包;其中设置所述媒体流的帧的等待检测的定时时间包括:
获取媒体流的帧间间隔;
获取媒体流的平滑帧内间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1709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体船载宝塔式热管/半导体温差发电系统装置
- 下一篇:广播级数字音频延时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