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LED灯具散热器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16012.2 | 申请日: | 2008-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5872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04 |
发明(设计)人: | 李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锋 |
主分类号: | F21V29/00 | 分类号: | F21V29/00;F21V15/02;H01L23/36;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创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郭晓芬 |
地址: | 518000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led 灯具 散热器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LED)灯具散热器,本发明还涉及一种LED灯具散热器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LED灯具散热器通常情况下就是LED灯的壳体或是安装LED灯的载体。目前LED灯具不论功率大小所采用的都是单个壳体/载体的散热器结构。而散热方式主要有自然对流散热、加装风扇强制散热、热管和回路热管散热。而自然对流散热的LED灯具散热器外形尺寸庞大、重量大、耗料多。加装风扇强制散热的LED灯具散热器结构复杂、可靠性低、维修难。热管和回路热管散热的LED灯具散热器散热能力很差、生产工艺复杂、成本高。
现有的LED灯具散热器中光源(LED)与壳体间的连接,几乎都是在光源与壳体间的界面上涂一层热固或液相导热胶(脂)以增加界面间的传热能力,但热固或液相导热胶(脂)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容易老化,这会使光源与壳体界面间的传热能力大幅下降,并进而导致LED灯具性能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为了克服以上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散热能力好、成本低的LED灯具散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予以解决:
一种LED灯具散热器,包括至少两个散热单元,每个散热单元都分别包括LED与壳体,各个散热单元集成为一体。
所述各个散热单元通过支架或连接器或焊接或铝压铸集成。
所述LED与壳体通过焊接方式连接。
所述壳体包括热平衡板和散热鳍片,所述LED焊接在热平衡板上。
所述散热鳍片表面经高热辐射涂层处理。
一种LED灯具散热器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制造至少两个散热单元,每个散热单元都分别包括LED与壳体;B、将各个散热单元集成为一体。
所述步骤B具体如下:通过支架或连接器或焊接或铝压铸将各个散热单元集成为一体。
所述步骤A具体如下:通过焊接方式使LED与壳体连接。
所述壳体包括热平衡板和散热鳍片,所述步骤A中,LED焊接在热平衡板上。
还包括如下步骤:在所述散热鳍片表面进行高热辐射涂层处理。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对比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化整为零,使LED灯具散热器结构表面积显著增加。在重量不变的情况下,散热能力显著地增加;在散热能力相同的情况下,重量显著降低,材料显著节省。而且如果某个LED有故障,只要将有故障LED所在的散热单元换下来便可,不必将整个LED灯具拆下,简化了维修成本。本发明具有散热效率高、节约资源、重量轻、性能可靠等明显优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第一种LED灯具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第二种LED灯具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第三种LED灯具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第四种LED灯具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第五种LED灯具散热器的剖视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制造的LED灯具散热器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制造散热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制造LED灯具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制造LED灯具散热器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2、3、4所示,一种LED灯具散热器,包括至少两个散热单元1,每个散热单元1都分别包括LED11与壳体13,各个散热单元1集成为一体。
如图1所示,所述各个散热单元1通过支架2集成为一体。
如图2所示,所述各个散热单元1通过连接器3集成为一体。
如图3所示,所述各个散热单元1通过焊接集成为一体。
如图4所示,所述各个散热单元1通过铝压铸集成为一体。
本发明通过化整为零,较现有LED灯具散热器结构表面积显著增加。在重量不变的情况下,散热能力显著地增加;在散热能力相同的情况下,重量显著降低,材料显著节省。而且如果某个LED有故障,只要将有故障LED所在的散热单元换下来便可,不必将整个LED灯具拆下,简化了维修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锋,未经李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1601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装置外壳的表面处理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复合镀层铝合金耐磨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