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车辆的内饰件及其安装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215544.4 | 申请日: | 2008-09-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8628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8 |
| 发明(设计)人: | 宫本和明;青木孝志;细谷静男;中村隆;谏山博之;池田康二;金子雅之;关口延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60R21/20 | 分类号: | B60R21/20;B60R1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正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韩登营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车辆 内饰件 及其 安装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内饰件及其安装方法,该内饰件安装在车身内部,并具有安全气囊展开时打开以形成开口的区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具有如下一种窗帘式侧安全气囊装置,该装置可使安全气囊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在车身侧壁和乘客之间展开。
就该窗帘式侧安全气囊装置而言,安全气囊以折叠状态收容在从车辆的前柱部经上边梁部至后柱部的区域,当车辆发生碰撞时,充气机释放出高压气体,从而使该安全气囊展开。处于折叠状态的安全气囊被车身立柱装饰件和车顶内衬覆盖在车厢内侧,当车辆发生碰撞时,通过高压气体产生的推力将车身立柱装饰件和车顶内衬的一部分推开。
但通常情况下,窗帘式侧安全气囊装置的安全气囊设置在跨越整个上边梁部以及部分前柱部和部分后柱部的范围内,所以,各柱部上的车身立柱装饰件在其延伸方向上的一部分会被推开。因此,当安全气囊在车身立柱部展开时,欲展开的安全气囊会因车身立柱装饰件而承受较大的阻力,不易对安全气囊的展开姿态进行控制。
为了解决该问题,对车身立柱装饰件的构造提出了如下技术方案:在车身立柱装饰件上形成壁厚较薄的破裂引导部,当安全气囊展开时,利用破裂引导部来使车身立柱装饰件破裂(参照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0-335358号)。
就该专利文献中的车身立柱装饰件的构造而言,它是通过预先在车身立柱装饰件上形成壁厚较薄的破裂引导部,来减少安全气囊展开过程中车身立柱装饰件对气囊施加的不必要的阻力。但该情况下, 又存在车身立柱装饰件难以制造以及其制造成本剧增的问题。
因此,当前还研究出如下技术方案:由端缘彼此抵接的多个部件来构成车身立柱装饰件等内饰件,当安全气囊展开时等,使一侧的部件端缘从分界部附近打开。
若采用多个内饰件在端缘处彼此抵接的构造,加之内饰件一般由刚性较低的材料构成这样的因素,所以,难以使内饰件张紧,且也不易确保内饰件端缘之间的安装精度。
就所述车身立柱装饰件构造而言,为了使车身立柱装饰件在安全气囊展开时容易破裂,在该车身立柱装饰件上形成有壁厚较薄的破裂引导部,该情况下,在将车身立柱装饰件向车身组装时,或者在将车身立柱装饰件组装到车身之前对其进行搬运时等,会存在破裂引导部容易破损或该车身立柱装饰件难以操作这样的不便。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内饰件及其安装方法,该用于车辆的内饰件易于张紧,可以减少安全气囊展开过程中车身立柱装饰件对气囊施加的不必要的阻力,还可提高其端缘之间的安装精度,同时,在向车身将其进行组装或在其组装到车身之前对其进行搬运时等,其操作性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内饰件(例如,后述实施方式中的车身立柱装饰件3),其中,第二内饰件(例如,后述实施方式中的装饰舌片8)的下缘部重叠或抵接在第一内饰件(例如,后述实施方式中的装饰件主体7)的上缘部上,该两个内饰件经由连接件(例如,后述实施方式中的装饰件骨架9)相连接,并且,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内饰件的内表面相连接,该连接件包括:上支承部(例如,后述实施方式中的上支承部件9A),其用于对所述第二内饰件的上缘一侧进行支承;下卡止部(例如,后述实施方式中的下卡止部件9B),其设置在所述上支承部件的下方并与其相隔开,该下卡止部件使所述第二内饰件的下缘卡止在第一内饰件上,在所述第一内饰件或第二内饰件的内表面侧设置有安全气囊,在所述安全气囊展开时,在所述第一内饰件的上缘部和所述第二内饰件的下缘部之间形成开口部,该开口部向外方展开。
由此,可将第一内饰件和第二内饰件的连接部作为在安全气囊展开时形成开口的开口部。此外,第二内饰件的上缘那一侧被连接件的上支承部支承,从而可维持该上缘一侧的刚性,第二内饰件的下缘经由连接件的下卡止部与第一内饰件相卡止。第二内饰件在上支承部和下卡止部之间张紧。
在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用于车辆的内饰件的基础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中,所述第二内饰件的上部区域被车身固定机构(例如,后述实施方式中的螺钉15和卡子10)固定在车身的立柱部(例如,后述实施方式中的后柱1)上,在所述第二内饰部件的比所述车身固定机构靠下侧的区域上,设置有主体连接部(例如,后述实施方式中的长孔18),该主体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内饰件相连接,它为在所述第一内饰件和所述第二内饰件之间的下侧分界部的延伸方向上较长的长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1554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透镜驱动装置
- 下一篇:在设置即按即说呼叫时用于每次目标迭代的预封装呼叫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