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压模台板、合模装置及注射成型机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215155.1 | 申请日: | 2008-09-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8620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8 |
| 发明(设计)人: | 冈部良次;久我和义;松尾识;河野和清;杉田俊道;藤田三郎;浅野英纪;大关泰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重工塑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29C45/66 | 分类号: | B29C45/66;B29C45/03 |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梁晓广;车 文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压模台板 装置 注射 成型 | ||
1.一种压模台板,安装有模具,其特征在于,具有:
安装有所述模具的模具安装板;
与所述模具安装板相对设置的背面板;
在所述模具安装板和所述背面板的四角与连接杆连接的连接部;
设于所述模具安装板和所述背面板之间,且位于所述模具安装板 和所述背面板中央部的筒状肋;
设于所述模具安装板和所述背面板之间,从所述筒状肋向各个所 述连接部延伸的对角加强肋;以及
设于所述模具安装板和所述背面板之间,并且沿所述模具安装板 和所述背面板的外周部设于相邻的所述连接部之间的外周加强肋,
所述外周加强肋上形成有相对所述模具安装板和所述背面板的中 心线不对称的开口部,所述开口部随着朝向所述模具安装板侧其开口 宽度逐渐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模台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部形成为使所述模具安装板的刚性比所述背面板的刚性 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模台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部形成为,相对于所述模具安装板和所述背面板的中心 线,所述模具安装板侧的开口面积比所述背面板侧的开口面积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模台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面板形成为,相对于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部的中间位置的 厚度t1,靠近所述连接部的部分的厚度t2较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模台板,其特征在于,
在铸造所述压模台板时,所述开口部用于保持型芯,该型芯用于 形成所述筒状肋、所述对角加强肋和所述外周加强肋所围成的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模台板,其特征在于,
为了保持所述型芯,与所述开口部一起形成第二开口部,
所述第二开口部形成于所述模具安装板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模台板,其特征在于,
为了保持所述型芯,与所述开口部一起形成第二开口部,
所述第二开口部配置在所述模具安装板或所述背面板上通过所述 模具安装板的中心且通过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部的中间位置的十字方 向的线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压模台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开口部为长圆形状或者椭圆形状,形成为其长径方向与 相邻的所述外周加强肋平行。
9.一种合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安装有模具的一对压模台板;以及
为了开关所述模具而使一对所述压模台板的至少一个相对于另一 个进行进退驱动的压模台板驱动部,
各所述压模台板具有:
安装有所述模具的模具安装板;
与所述模具安装板相对设置的背面板;
在所述模具安装板和所述背面板的四角与连接杆连接的连接部;
设于所述模具安装板和所述背面板之间,且位于所述模具安装板 和所述背面板的中央部的筒状肋;
设于所述模具安装板和所述背面板之间,且从所述筒状肋向各个 所述连接部延伸的对角加强肋;以及
设于所述模具安装板和所述背面板之间,并且沿所述模具安装板 和所述背面板的外周部设于相邻的所述连接部之间的外周加强肋,
所述外周加强肋上形成有相对于所述模具安装板和所述背面板的 中心线不对称的开口部,所述开口部随着朝向所述模具安装板侧其开 口宽度逐渐减小,以使所述模具安装板的刚性高于所述背面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合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部形成为使所述模具安装板的刚性比所述背面板的刚性 高。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合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部形成为,相对于所述模具安装板和所述背面板的中心 线,所述模具安装板侧的开口面积比所述背面板侧的开口面积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重工塑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三菱重工塑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1515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