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散热模块、均温元件及均温元件的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14872.2 | 申请日: | 2008-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665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0 |
发明(设计)人: | 林祺逢;庄明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15/02 | 分类号: | F28D15/02;H05K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小雯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 模块 元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散热模块,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毛细结构的导流元件设置于中空腔体内部的散热模块。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发达,电子元件单位面积上的晶体管数量越来越多,造成其使用时发热量的增加。而由于热管(heat pipe)是一种简单却极有效的散热装置,因此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电子散热产品的需要上。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工作流体气、液两相间相变化的潜热来传递能量,在蒸发段(vaporization section),工作流体藉蒸发潜热自热源带走大量热能并在冷凝段(condensation section)凝结成液体并释放热能,而工作流体靠毛细结构(wick)提供的毛细力流回至蒸发段再进行相变化的循环,持续地将热能从热源传输至远处散出。
均温板属于热管的一种,由于传统上的均温板主要是利用上下两平板焊接在一起,不仅焊接路径长且焊接可靠度低,更导致上下板的毛细结构无法连续,只能靠接触的方式加以连通,造成工作流体通过时毛细力下降使回流速度受到阻碍而影响导热效率。
此外,传统上将上下平板加以焊接的方法,也因零件多及模治具技术程度高,使得成本相对较为高昂,并因其几何形状限制,需个别烧结该上下板的毛细结构,而无法以单一步骤同时完成。再者,随着不同长度均温板的需求,也需相对应使用不同的成形模具与相关治工具,造成设备成本大幅增加。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靠度增加,成本低廉且热传效率佳的均温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均温元件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一平板式中空管体,其内壁表面布满有连续的一第一毛细结构;提供至少一导流元件,置于该平板式中空管体内且该导流元件表面具有一第二毛细结构;连接该第一毛细结构及该第二毛细结构而形成一连续式毛细结构;以及充填一工作流体并将该平板式中空管体的二端部密封。
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均温元件,其包括一平板式中空管体,其管体为一体成形,且在内壁表面布满有一连续的第一毛细结构;至少一导流元件,设置于该平板式中空管体内且该导流元件表面具有一第二毛细结构;以及一工作流体,设置于密封后的该平板式中空管体内部;其中,该第一毛细结构与该第二毛细结构形成一连续式毛细结构。
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散热模块
依本发明的均温元件的制造方法,可以一体成型方式取代传统的上下板方式,不仅焊道路径较少导致可靠度增加,且可在任意位置设置导流元件并可与冷凝端及蒸发端的毛细结构形成连续式的毛细结构,帮助工作流体自冷凝端通过此导流元件回流至蒸发端过程中的毛细力不会间断,因而加快工作流体的循环流动,进而达到有效增加散热效率,相比较现有具有一毛细结构不连续区的均温板,依本发明的均温元件的结构与制造方法,可提供一更佳的毛细结构使工作流体能快速循环而增加热传效率。
并且,本发明的均温元件的制造方法,是利用管材冲压形成均温板的外壁,不需复杂成形或成本昂贵的材料,并可依不同使用者的个别需求,调整该均温元件的长度,且模具便宜又可共用,可达到简化制作工艺步骤的优点,整体而言,本发明的均温元件的制造方法,具有几何形状变化容易,且成本便宜等优点。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与图1B是依据本发明的二种均温元件的制作工艺图;
图2是图1A中将均温元件倒置后的A-A’剖面示意图;
图3是图1B中将均温元件倒置后的B-B’剖面示意图;
图4是图1B中将均温元件的倒置后的C-C’剖面示意图;
图5A为本发明散热模块的分解图;
图5B为本发明散热模块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5C为本发明散热模块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散热模块的第三实施例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圆形管材 10:散热模块
11、11A、11B:均温腔体 2:平板式中空管体
24:支撑件 3:凸台
4:第一毛细结构 40:散热鳍片
5:导流元件 50、60:固定板
51、61:底板 52、62:侧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148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