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总线的存取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214695.8 | 申请日: | 2008-08-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614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03 |
| 发明(设计)人: | 李连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智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13/14 | 分类号: | G06F13/14;G06F13/36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任永武 |
| 地址: | 台湾省新竹科学***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总线 存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总线的存取方法,尤指一提前叫醒处于一省电模式的一处理器所主控的该总线的存取方法。
背景技术
在习知的领域中,一可携式电子产品的待机时间往往决定了该电子产品的受欢迎程度。然而,在笔记本电脑中,其处理器的效能却往往与其功率消耗成正比的关系,也就是说,该笔记本电脑无法在用高效能处理工作时却同时维持低的功率消耗。一般,一处理器的电源状态可以分为几个状态:C0、C1、C2、C3、C4、C3弹出/弹入(C3Pop-up/Pop-down)等状态,其中当处理器处于C0状态时,其具有最高的处理效能,当然其相对应的功率消耗也最高。C1状态为一自动终止(Auto-halt)状态。在C1状态中,该处理器停止执行指令但可以维持其操作系统的高速缓存内的内容。C2状态为一停止授权(Stop grant)状态。此时,该处理器不会授权使用该总线,并监看该总线以及维持该处理器的高速缓存(Cache)的一致性。此外,当该处理器从C2状态切换至C0状态时所需的时间会比从C1状态切换至C0状态的所需的时间来得长。C3状态为一时脉停止(Stop-clock)状态,其是由一仲裁器(Arbiter)所控制的。此时相对应于该处理器的该电脑的存储器是不允许被存取的,同时与该处理器的高速缓存(Cache)的一致性是由该电脑的该操作系统来维持着。同时,当该处理器从C3状态切换至C0状态时所需的时间会比从C2和C1状态切换至C0状态的所需的时间来得长。C4状态为一时脉停止状态且该处理器的操作电压为一较低的电压,其是相似于C3状态,然而当该处理器从C4状态切换至C0状态时所需的时间会比从C3状态切换至C0状态的所需的时间来得长。另一方面,C3弹出/弹入的机制亦相似于C3和C4的状态,然其不是由该仲裁器所控制。C3弹出/弹入的机制是不断发出一总线主控要求至该处理器以将该处理器从C3弹出/弹入状态切换至C2状态,接着该处理器又会从C2状态切换回C3弹出/弹入状态。由上述已知的该处理器电源状态可以得知,当一电脑外设装置欲存取该处理器所主控的该总线时,且该处理器是处于C2状态以下(亦即C3、C4、C3弹出/弹入等状态)的休眠模式时,该处理器必须经过一特定的延迟时间(Latency time)后才会让该电脑外设装置存取该总线。然而,由于该处理器的该特定的延迟时间常会造成来自该电脑外设装置的一指令在等待的时间内出现溢出(overrun)或短缺(underrun)的现象,因此如何维持该处理器在一较低电源状态,同时又能快速地处理来自该电脑外设装置的该指令已成为业界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提前叫醒处于一省电模式的一处理器所主控的该总线的存取方法。
依据本发明一方面的一种存取一总线的方法,该存取该总线的方法包含有下列步骤:接收一指令;判断该指令是否为一总线主控指令(Bus Master Command)并产生一判断结果;依据该判断结果发送出至少一中断事件(Break Event)来将处于一非监看(Non-snoop)状态的一处理器切换至一监看状态;以及发送出至少一总线主控要求(Bus Master Request)以存取该总线;其中该中断事件在时序上是早于相对应的该总线主控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依据本发明存取一总线的方法的一实施例时序图。
图2是依据本发明图1的存取该总线的方法的一实施例流程图。
图3是来自一电脑外设装置的一总线主控指令传送至一处理器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说明书及后续的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的组件。所属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的名词来称呼同一个元件。本说明书及后续的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元件的方式,而是以元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在通篇说明书及后续的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是一开放式的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此外,“耦接”一词在此是包含任何直接及间接的电气连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一第一装置耦接于一第二装置,则代表该第一装置可直接电气连接于该第二装置,或者通过其它装置或连接手段间接地电气连接至该第二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智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智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1469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