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陶瓷式针头制作方法及其制成品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13990.1 | 申请日: | 2008-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645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0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烈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明烈 |
主分类号: | A61M5/32 | 分类号: | A61M5/32;A61M5/158;C04B35/622;B24B19/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梁 挥;祁建国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陶瓷 针头 制作方法 及其 制成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注射用针头,尤其涉及一种陶瓷式针头制作方法及其制成品。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注射用针头,主要包括一管体,此管体大部份均是以金属材料所制作,且其首、末两端分别呈一相等直径型态,并经过研磨、抛光、电镀等制程,而于管体的一端形成有一开口,并在开口端的管体上成型有一斜面。
然而,现有技术的注射用针头,在实际使用上仍然存在有下述问题点,其制作步骤相当繁复,不仅需要经过多道成型与机械加工程序,也必需购置多组不同功能用途加工机,相对使得制作成本无法有效地获得降低;另由于其是以金属材料所制成,并不具有回收再生的功能,且对于此类针头废弃物的处理也相当棘手,并衍生有相关的环保等诸多问题;又,且这些针头因多采用金属材料制作,即使经过淬火工艺,其硬度特性表现仍非理想,且存在有易锈蚀等实用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陶瓷式针头制作方法及其制成品,可有效地降低制作成本及减少后续的加工程序。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陶瓷式针头制作方法,其步骤包括:
a)提供一模具;
b)对一陶瓷原料进行调配及混炼造粒加工;
c)将步骤b)所制出的陶瓷细微粉以射出成型方式填入该模具内而得一针头半成品;
d)对该针头半成品施以脱脂处理;以及
e)对脱脂后的该针头半成品进行烧结加工而成型。
而且,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陶瓷式针头,其包括由陶瓷材料所构成的一管体,于该管体的两端分别形成有一第一开口及一第二开口,于该第一开口端的该管体上成型有一斜面。
本发明所提供的陶瓷式针头制作方法及其制成品,通过以陶瓷材料所构成的针头,不仅具有回收再生的功能,而可有效地节省材料成本及废弃物处理成本,且其与人体的亲和力也较现有技术的金属材料为佳。
而且,本发明所提供的陶瓷式针头制作方法及其制成品,通过管体的内、外周缘都呈圆锥形设置,可使液体药物的压力被降低流速增加,而易于将药物注入人体的皮肤或组织中;且具有锐利穿入段而易于穿入人体的皮肤或组织中。
而且,本发明所提供的陶瓷式针头制作方法及其制成品,通过连接座与管体一体构成,而方便其与针筒等注射工具作套接结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陶瓷式针头制作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陶瓷式针头的第一实施例立体外观图;
图3为图2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陶瓷式针头的第二实施例立体外观图;
图5为图4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陶瓷式针头的第三实施例立体外观图;
图7为图6的剖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
<本发明>
10、10′:管体
11:第一开口 12:第二开口
13:斜面
20:连接座
a、b、c、d、e、f: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配合附图说明如下,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请参图1、图2及图3所示,分别为本发明陶瓷式针头制作流程图、第一实施例立体外观图及图2的剖视图,本发明提供一种陶瓷式针头制作方法及其制成品,其中该陶瓷式针头制作方法,步骤包括:
a)提供一模具;
b)对一陶瓷原料进行调配及混炼(Kneading)造粒加工;
c)将步骤b)所制出的陶瓷细微粉以射出成型(Injection)方式填入该模具内而得一针头半成品;
d)对该针头半成品施以脱脂(De-binding)处理;以及
e)对脱脂后的该针头半成品进行烧结(Sintering)加工而成型。
此外,本发明的制作方法还包括一步骤f),该步骤f)是对该成型后的针头端部以研磨方式加工。
另,该陶瓷式针头包括由陶瓷材料所构成的一管体10,本实施例的管体10为一等径圆筒形,于管体10的两端分别形成有一第一开口11及一第二开口12,在第一开口11端的管体10上成型有一斜面13,此斜面13可在成型过程中直接制出,借以减少制作道次;同理,也可以研磨方式对管体10的第一开口11端施以加工而得到前述的斜面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明烈,未经李明烈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139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用户资源调度
- 下一篇:无桥无交换的PCIe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