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压板、合模装置、注射成型机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212931.2 | 申请日: | 2008-09-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9147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25 |
| 发明(设计)人: | 久我和义;冈部良次;松尾识;河野和清;浅野英纪;杉田俊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重工塑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29C45/64 | 分类号: | B29C45/64;B29C45/03 |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张建涛;陆锦华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压板 装置 注射 成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来安装模具的压板、合模装置、注射成型机。
背景技术
用于注射成型机及压铸机上的合模装置,是使位于固定侧的定压 板及位于活动侧的动压板相对设置而成。动压板,是使用如液压缸等 向与定压板接近或远离的方向呈进退方式予以驱动。固定侧模具安装 在定压板上,活动侧模具则安装在动压板上。将塑胶或金属料,注射 于这些固定模具和活动模具之间所形成的模穴中,以形成给定形状的 成型物品。
在此,注射成型机及压铸机均具备与模具尺寸相对应、大型的定 压板以及动压板(下面,除了需要对于定压板和动压板进行区别时外, 这些均称为压板)。在要形成大型的成型物品时,压板的尺寸也自然会 增大。
在加大压板尺寸时,需要加强压板的措施,以防止在施加成型压 力(合模压力)时特别在压板的模具安装面上产生的变形。提起加强 压板的构造,可包含有压板的模具安装面的后面设计加强筋,或者压 板设计成箱型且加强筋设于内部(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
如此,设计压板必需要考虑压板的变形。
另外,注射成型机及压铸机具有脱模件,以使成型后所得到的成 型物品推出脱模(例如,参见专利文献2)。
该脱模件,是将脱模销插通于动压板上所形成的销孔内,并利用 电动机和滚珠丝杠等与动压板相对地进行进退驱动,推出成型物品。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表2006-52354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0-301580号公报
然而,如上述般,施加合模压力时在动压板上会产生使动压板变 形的作用力。在动压板中,合模压紧力通常通过拉杆传递至其四个角 处。相对于此,在动压板的中央上,产生传递自介于定压板和动压板 之间的模具的反作用力。于是,对动压板带来弯曲力。结果,尤其在 动压板中与模具安装面相反面上(下面称为模具反面)产生拉张方向 的应力。
此时,在动压板上,存在有用于上述脱模销上的销孔,因此要设 计动压板时,必须要考虑产生于这些销孔周围上的拉张应力,以致如 何解决这些应力问题成为设计时的很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技术问题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板、合 模装置、注射成型机,其能控制用于脱模件销的销孔对动压板所致的 不良影响,并可减少压板设计时的问题。
在这目的上,本发明是一种安装模具的压板,包含:模具安装板, 用来安装模具;后面板,与模具安装板相对设置;以及连接部,在模 具安装板和后面板的四个角处与拉杆连接。并且,用来插通脱模销的 销孔形成在模具安装板和后面板上,该脱模销用来对模具形成的成型 物品进行脱模,因此当使用模具进行成型而施加合模压紧力时,在后 面板上与模具安装板远离的一侧处可减少产生于销孔周围处的拉张应 力。
作为可减少产生于销孔周围处的拉张应力的构造,可采用下面的 架构。
首先,在后面板中形成有销孔的周围部分厚度,大于后面板中其 他部分的厚度方式而形成。由此,可提高后面板中形成有销孔的周围 部分之刚性,可减少产生于销孔周围处的拉张应力。
此外,销孔至少在后面板上与模具安装板远离的一侧处,其截面 形成为长圆形或椭圆形。在此,销孔形成为,当一个向某一方向较长 的模具安装在压板上时,其长径方向与模具较长方向呈垂直。当一个 向某一方向较长的模具安装在压板上时,很大的拉张应力产生于与模 具的较长方向呈垂直的方向上。通过使销孔至少在后面板上与模具安 装板远离的一侧处,其截面可形成为长圆形或椭圆形,并使长径方向 与模具较长方向呈垂直,可减少产生于销孔周围处的拉张应力。
更且,较佳为:销孔在后面板上与模具安装板相对的一侧处,其 截面设计成与脱模销的外观形状相对应的形状,以使脱模销可在其轴 线方向自由运动而保持。
另外,还有一种有效措施为:缺口或向模具安装板凹下的凹陷, 形成在后面板中包含销孔形成位置的区域内。只要形成缺口,后面板 上原本就没有销孔,无受到产生于其周围处的应力之影响。如果形成 凹陷,可使后面板表面中包含销孔形成位置的区域,比后面板中其他 部分的表面更靠近模具安装板的一侧(压板的变形中心)。由此,可 减少产生于销孔周围处的拉张应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重工塑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三菱重工塑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1293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