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背光模块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212855.5 | 申请日: | 2008-09-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4940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1 |
| 发明(设计)人: | 范富诚;蓝翊瑄 | 申请(专利权)人: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1V21/00 | 分类号: | F21V21/00;F21V5/08;F21V8/00;G02F1/13357;F21Y101/02 |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潘培坤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模块,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扩散粒结构的背光模块。
背景技术
由于液晶本身不发光,为了能使其能正常显示影像,现今所使用的方法为利用背光模块以提供充足亮度与分布均匀的面光源至液晶显示器,进而使液晶显示器显示出相对应的影像,由此可知,背光模块为液晶显示器面板的关键元件之一。目前背光模块所使用的光源主要有冷阴极射线管(ColdCathode Fluorescent Lamp,CCFL)以及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两种,其分别具有不同的优缺点,举例来说,冷阴极射线管具有高亮度的优点,但是仅有4800K左右的色温表现,因此就限制了液晶显示器的色彩表现,而发光二极管则具有色彩饱和度高、色域广以及寿命长等优点,然而发光二极管在混成自然光的控制上却一直存在有调整困难的问题,另外,也存在有因发光二极管的发光角度所引起的亮点(Hot Spot)的显示问题。由上述可知,冷阴极射线管与发光二极管在作为提供光线的光源上均有其各自的应用限制,因此,就出现了利用激光光源取代上述两种光源的方法,也就是利用激光光源所产生的激光光束的同调性以及单色性来达到超高色彩饱和度与超广色域的效果,从而增进液晶显示器在显示色彩上的表现。
于现有技术中,背光模块内激光光源的应用方法通常利用光纤来传导激光光源所产生的激光光束,请参阅图1,图1为现有技术具有激光光源的一背光模块10的示意图。背光模块10包含有一激光光源12、一光纤14、一荧光体层16,以及一导光板18。由图1可知,光纤14内形成有凹槽结构20,如此一来,激光光源所产生的激光光束就可以通过与光纤内壁之间的全反射以及与如图1所示光纤后端的凹槽结构20之间的反射来入射至荧光体层16中,在经过荧光体层16后,即可产生相对应的激光光束至导光板18中,从而进行后续光源处理流程,然而由于激光光束在经由凹槽结构20的反射过程中,会同时产生散射的现象,因此会造成额外光线散失的问题,故在整个激光光束传导至导光板18的过程中,一直存在有激光光束的光均匀度以及出光效率不佳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扩散粒结构的背光模块,其将掺杂有一特定浓度的扩散粒的扩散件配置于导光板的一侧,通过光线与扩散粒之间的散射以及与框架之间的反射来提高光线入射至导光板的光均匀度以及出光效率,从而解决上述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包含有一框架;一扩散件,设置于该框架内,该扩散件具有一第一入光面以及一出光面;多个扩散粒,掺杂于该扩散件内,所述多个扩散粒的折射率小于该扩散件的折射率,其中掺杂于该扩散件内的所述多个扩散粒的体积百分比浓度实质上介于0.001%至0.1%;一第一光源,设置于该扩散件的一长轴方向上且位于该第一入光面的一侧;以及一导光板,设置于该出光面的一侧,其中,该第一光源为激光光源。
相对于现有技术使用冷阴极射线管或发光二极管作为背光模块的光源的方式或是使用光纤传导激光光束至导光板的设计,本发明所提供的背光模块将掺杂有一特定浓度的扩散粒的扩散件配置于导光板的一侧,通过光线与扩散粒之间的散射以及与框架之间的反射来提高光源所产生的光线入射至导光板的出光效率以及光均匀度,如此一来,本发明所提供的背光模块若是使用发光二极管(如红绿蓝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则可通过光线与扩散粒之间的散射来改善发光二极管在色彩混合上所出现的低均匀度问题,而若是本发明所提供的背光模块使用激光作为光源,则可利用激光光束的同调性以及单色性的光线特性来达到超高色彩饱和度与超广色域的效果,从而增进液晶显示器在显示色彩上的表现,除此之外,也可同时避免激光光源在使用光纤传导上常见的出光效率以及光均匀度的低效能表现。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具有激光光源的背光模块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背光模块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背光模块的组合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背光模块的内部结构的俯视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背光模块的内部结构的俯视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4背光模块加入空气折射层后的内部结构的俯视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5背光模块加入空气折射层后的内部结构的俯视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背光模块的内部结构的侧面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背光模块内部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1285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石蜡机械化生产真蜡花布工艺
- 下一篇:一种手机可视电话通话场景模拟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