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固定保护性片状结构的双面胶带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12824.X | 申请日: | 2008-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9216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25 |
发明(设计)人: | 彼得·希梅尔斯巴赫;阿恩·巴克利;尼古莱·贝姆;卡斯滕·贝默;斯蒂芬·塞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蒂萨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7/02 | 分类号: | C09J7/02;C09J123/22;C09J133/00;B65D6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封新琴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固定 保护性 片状 结构 双面 胶带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固定保护性片状结构的双面胶带。
尤其在汽车工业中,表面越来越经常地得到保护。特别地在整个车辆 的保护范围内,开发的系统越来越革新。例子是蜡保护、运输保护膜和外 罩的完全保护或部分保护。
这些系统意在提供对付以下的保护:
·机械损坏(刮擦),
·工业粉尘和任何类型的污染物,
·飞锈(fly rust)和细火花,
·来自高架线(铁路)的油灰和磨损,
·动物分泌物、鸟粪、树木树脂和花粉,
·气候和其他环境影响。
蜡保护从环境观点出发是不利的并且受到日益严格的法定强制。对于 保护性外罩,固定是一种挑战。重要的是保护车辆免于被污染物和水渗透。 这里,在某些情形中,胶带被附着粘结在敏感的基材上。施加在这些胶带 上的要求非常全面。
有利的产品是不会产生任何内聚的分离或破坏并且不会对车辆表面和 安装部件产生任何情形的破坏的那些。对于在高达160km/h的速度下运输 而言,需要耐受性。
材料在-40℃下和在+80℃下24h后必须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以及耐 受-20℃-+50℃的温度,在这种情况下它们应该毫无问题地从车辆上除去。
在所有类型的气候条件下,必须没有与表面漆面(finish)(1-组分和2-组 分透明涂料(clearcoat)漆面)、与修饰部件(trim component)、与密封件或者与 玻璃窗的相互作用。
在某些情况下,对于特殊车辆而言,至少一部分保护装置将装配有水 蒸气渗透率为至少40g/(m2*d)的材料。
为了密封和/或固定的目的,采用胶带是有利的,但必须被缝合或焊接。 在缝合的情形中,缺点是形成了进孔,污染物和水通过其可以进入保护装 置的下面。缺点还有,由于缝合孔,材料将丧失稳定性至撕裂的程度。这 类例子包括基于薄膜的胶带。此外,操作费时并且需要设备。当进行布置 时,有出错的可能性。由于缝合,余下的粘结面积减小;该缝合例如占粘 合材料多达30%。
在焊接的情形中,仅仅非常特殊的材料是合适的。举例来说,不可能 焊接基于粘胶短纤维或棉例如机织或无纺布的纤维质片状结构。并且由于 加工操作,片状结构的表面改变并且粘结面积显著减少。取决于焊接点, 接缝位置可能发展成预定的断裂点,其然后不再符合要求,并且不利的是, 不再适合用于部件。另外,操作费时并且需要用于生产操作的设备。
本发明的目的是开发一种适用于将保护性片状结构粘结在基材上并且 不具有现有技术已知的缺点的胶带。
该目的借助于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双面胶带得以实现。一种可选实 施方案是共同独立的权利要求10的主题。从属权利要求包含了本发明主题 的有利方案,以及其用途。
本发明因此提供一种用于固定大的片状结构以达到向基材例如汽车漆 面(automotive finish)提供运输保护或组装保护的双面胶带,其由包含涂覆量 大于10g/m2并且粘结强度为至少0.2N/cm的粘合剂A的第一粘合面A和包 含熔点大于50℃的粘合剂B的第二粘合面B组成,粘合剂A或B的至少一 种为自粘合的并且适合于双向粘结(reversible bonding)。
作为选择,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固定大的片状结构以达到向基材例如 汽车漆面提供运输保护或组装保护的双面胶带,其由包含包括异丁基橡胶 或其衍生物或共混物的粘合剂A的第一粘合面A和包含基于由丙烯酸和其 衍生物,优选其酯和醚的聚合得到的聚合物的粘合剂B的第二粘合面B组 成。
具有粘合剂B的胶带一面在使用中面向大的片状结构并且用于固定 它。
总的来说,本发明的主题由具有两个粘合层的胶带组成。在一种有利 方案中,这些层被背衬材料支承。该背衬材料可以是基于天然或合成材料 或其组合或混合物的机织或针织织物、麻棉布、无纺布、薄膜或纸,或者 其复合材料和组合产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蒂萨股份公司,未经蒂萨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1282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