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有线电视数控开关盒的手持前端有线供电遥控脉冲控制盒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212415.X | 申请日: | 2008-08-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4584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14 |
| 发明(设计)人: | 王德钰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德钰 |
| 主分类号: | H04N7/16 | 分类号: | H04N7/16;H04N7/1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32400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有线电视 数控 开关 手持 前端 有线 供电 遥控 脉冲 控制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持遥控盒,特别是一种“有线电视数控开关盒的手持前端有线供电遥控脉冲控制盒”(以下简称“手持有线遥控盒”)。在有线电视网络中,无论送模拟信号,还是送数字信号,只要在末级放大器以后的网络中,把普通分支分配器改换成馈电型分支分配器;把普通用户分配盒改换成“有线电视数字遥控电动双线切换两组信号选通多户开关盒”(以下简称“数控开关盒”,申请号:200810108382·4),平时与往常一样维护运行,只是须改变某些用户收视状态时,才在该用户所在那片的末级放大器的输出端,在基本不影响本片用户正常收看的情况下,接入“手持有线遥控盒”,对该用户的收视状态进行改变。
背景技术
有线电视的发展和普及,使广播电视事业空前繁荣。因为它能使居住在山区、林区或楼房林立的城市里的人,都能收看到几十套清晰可靠的电视节目,所以不但成为广大群众的良师益友,也成为政府与群众沟通交流和发布政令的主要平台。现在各地(尤其是农村)电视差转台相继关闭,但看惯了免费电视的人们,要向他们收费也确实是个难题。网络经营者曾用了许多方法,但不是不可靠就是损伤信号质量,最后只好采取粗暴的方法-把不交费用户的入户线拆除。可是这也把这些用户对政府政策的知情权给剥夺了。有线电视数字化以后,可以很方便的解决上述问题。但,第一,数字化的机顶盒每台电视机都须有,这对一家有几台电视的人家来说,费用成倍增长;第二,机顶盒的许多功能,对大多数用户来说用不着,白花钱、白耗电;第三,机顶盒必须用电,因此必须放在个人家中,网络管理人员不能随时触及到,和电度表相比,机顶盒虽算高科技产品,但在科技高度发达、通讯十分便捷的今天,机顶盒也难逃当年电度表的厄运(电度表因用户盗电严重,最后无奈只好把它迁到室外),到那时,难道网络经营者还叫用户掏钱改造?为此我曾申请了“有线电视人工识别电动双线切换两组信号选通多户开关盒”,申请号:200710188620·2),可以解决既让交费者能看到丰富多彩、多层次的电视节目,也能让欠费的用户看到清晰可靠必要的电视节目的难题。平时运行根本无须用电,只有在须改变某户收视状态时才接上自备直流电源,改变完用户收视状态后,仍撤除电源。这个盒在乡镇村屯是可行的,但在用户盒数以万计的城市里,各个盒都去“人工识别”,那么网络管理人员难以承受。为此我又申请了“有线电视数字遥控电动双线切换两组信号选通多户开关盒”(申请号:200810108382·4)。它保留了前者电视信号用电缆线传输,切换用电缆插头、电缆插座拔插,并且使电视信号不与控制开关直接接触的特点,但把控制开关由人工识别现场操作,改为数字识别远距离有线遥控操作。这样不但保留了前者的优点,而且克服了“人工识别”的不足。本发明“手持有线遥控盒”就是专门与“数控开关盒”配套的“手持有线遥控盒”。
发明内容
在整个网络的分支分配器都改为馈电型分支分配器和用户分配盒采用“数控开关盒”的情况下,为了在有线电视网络的末级放大器输出口处对其覆盖的所有用户的收视状态实现控制,“手持有线遥控盒”必须具有五个功能:第一,“手持有线遥控盒”在往末级放大器输出口接入时,信号要有几秒钟终断,但控制所有用户的操作过程,不会影响正常用户的收视;第二,要给覆盖范围内所有“数控开关盒”按程序供电;第三,要有给覆盖范围内所有“数控开关盒”的同步计数器统一强制清“0”的功能;第四,从“手持有线遥控盒”发出的指令中,要能准确体现所覆盖范围内第多少号盒和盒内各用户都应处在什么收视状态;第五,“手持有线遥控盒”不但可以向所覆盖的所有“数控开关盒”发出指令,令其改变某用户的收视状态,而且,当被控制的“数控开关盒”完成指令后,在“手持有线遥控盒”中应有明确显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德钰,未经王德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1241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