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DHCP认证方法、装置和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11799.3 | 申请日: | 2008-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7001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8 |
发明(设计)人: | 吴颂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29/08;H04L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叶树明 |
地址: | 518129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dhcp 认证 方法 装置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DHCP认证方法、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移动网络应用中,像基站BS(Base Station)等网元的IP地址以及其接入网络时的一些通信实体,例如网关(Gateway,GW)的IP地址都是在开局时,由现场操作人员手工配置,这就要求现场操作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
随着移动网络的发展和扩大,BS设备也由传统的宏基站往微型基站、家用基站发展,因此这种BS设备的需求量成数以百计的增长趋势,同时客户或用户要求买回的这类设备能即插即用,这样传统的现场技术人员手工配置IP地址等的方式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为节约运营商劳动成本,简化管理等,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动态主机配置协议)被应用于这类移动网络设备的IP地址分配等应用场景,以实现该类设备的IP地址自动分配和获取。
由于历史原因,DHCP协议是一种不需要进行身份认证的协议,毫无安全性可言,容易给运营网络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比如:
攻击者不断变换物理地址,尝试申请一个DHCP域中所有的地址,耗尽DHCP Server(服务器)地址池中的地址,导致其他正常用户无法获得地址;
DHCP是一个不需要进行认证的协议,当租约用户或用户登录的设备接入网络时,用户或设备不需要提供信任凭证即可获取租期,因此任意DHCP Client(客户端)都可以向DHCP Server获取IP地址的使用租约,这样恶意的用户就可以向DHCP Server发起DoS攻击,以耗尽DHCP Server的IP地址租约,拒绝合法用户的租约请求;
非授权的DHCP Server也很容易部署,由于DHCP请求报文以广播形式发送,所以DHCP Server仿冒者可以侦听到,并且回应错误的网关、DNS、IP地址,比如IP地址的副本、不正确的路由信息,比如非法路由器、获取合法的DHCP Client信息等等。
为了提高DHCP的安全性,RFC(Requestfor Comments,请求注解)3118标准定义了DHCP消息认证选项:DHCP Option 90,该认证选项指出可以提供两种功能:一是认证DHCP对端的身份;另一个是验证单个DHCP消息,即对DHCP消息进行完整性校验。RFC3118标准给出该选项的内容格式定义如表1所示:
表1
表1中各内容字段的详细描述如表2所示:
表2
在现有技术中定义了一种“配置令牌(Configuration Token)”和“延迟认证(Delayed Authentication)”方法,因两者都是以Option90来携带认证消息,故下面以延迟认证方法为例来进行描述。
延迟认证这种方法要求表1中Protocol域使用值为1,对应的算法Algorithm的值为1,该方法要求表1所定义在格式在DHCPDISCOVER(DHCP发现消息)和DHCPINFORM(DHCP通知消息)中的内容如表3所示:
表3
在这两条消息中DHCP Option 90的内容要求Protocol域的值为1,同时Authentication Information(认证信息)域为空,也就是没有这个域。
该方法还要求表1所定义在格式在DHCPOFFER(DHCP提供消息)、DHCPREQUEST(DHCP请求消息)和DHCPACK(DHCP承认消息)中的内容如表4所示:
表4
在上述3种消息中,DHCP Option 90内容的Authentication Information域包含一个用来唯一指定共享密钥的标识Secret ID(秘密身份识别号)以及用共享密钥对DHCP消息进行消息摘要所计算出来的消息认证码域HMAC-MD5。
“延迟认证”这种方法需要为每个DHCP服务器的每个DHCP客户端配备一个共享密钥,且每个共享密钥都必须关联一个唯一的标识ID。这个共享密钥需要通过带外out-of-band机制事先分发到各DHCP客户端与服务端,且保存在本地以便后续使用。
“延迟认证”这种方法的正常通信流程如图1所示,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117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