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缸盖垫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208113.5 | 申请日: | 2008-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693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07 |
| 发明(设计)人: | 房锦忠;叶柏兴;徐柏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三电贝洱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J15/06 | 分类号: | F16J15/06;F04B39/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陆嘉 |
| 地址: | 20002***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缸盖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流体机械的密封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压缩机的缸盖垫。
背景技术
流体机械中金属材料的气缸体、缸盖等端面配合易产生泄漏,尤其在 压缩机中,缸内为高压气体,因此采用材料厚度方向上具有弹性的缸盖垫 进行端面密封。而缸盖垫的形状在承受压力时是否稳定是决定密封性能好 坏的关键因素。
授权公告号为CN1118626C的中国专利揭示了一种能减小气缸壁变 形从而提高密封性的缸盖垫36。如图1、图2所示,该专利的缸盖垫用于 压缩机的阀板13与气缸盖14之间,包含吸气腔27和排气腔28之间的环 形内密封36b,限制排气阀片打开位置的保持架36c,环形外密封36a, 环形内密封具有突起部分36f从环形内密封径向向外延伸,由于径向宽度 增加,在隔板受力变形时,该缸盖垫受角动量的影响相对较小,变形量较 小。因此,该结构比该专利申请以前的技术更具有稳定性,密封性优良。
然而,由于保持架具有倾斜角度,且由于该保持架需具备至少与其它 位置相一致的厚度才能承受排气阀片反复的冲击。要冲压出该角度势必要 从附近获取材料,由于它两侧的材料均被剪断,因此只能从径向牵引、拉 伸而获取。因此,与保持架相接壤的环形内密封就容易变得比较单薄,如 此一来,缸盖垫在承受压力或冲击时仍易变形,导致泄漏或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缸盖垫的内密封环在冲压过程中变薄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缸盖垫,包括:
内密封环,用于密封气缸盖隔板;
外密封环,用于密封气缸盖外周;
数个限位部,数个限位部从缸盖垫的中心部分向外径向延伸,该数个 限位部连接内密封环;
其中,该缸盖垫还包括,
数个筋板,筋板由限位部向外径向延伸,数个筋板连接内密封环与外 密封环。
根据一实施例,该缸盖垫还包括数个连接部,在数个限位部以及由该 些限位部延伸的筋板之间的位置连接内密封环与外密封环。
限位部与内密封环之间的接合处呈凹进的圆角。
筋板的宽度不小于内密封环宽度的三分之二,在一个实施例中,筋板 的宽度为2.5~4.5mm,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筋板的宽度为3.7~4.2mm。
从端面的角度看,数个筋板中的每一个筋板的中心线与延伸出该筋板 的限位部的中心线重合。
限位部还可以具有轴向倾角。
本发明在内密封环与外密封环之间设置连接筋板,在缸盖垫冲压成形 时,内密封环由于可得到筋板的材料补给,不至于变得过薄;在缸盖垫设 在压缩机内工作时,限位部受冲击拉扯内密封环,而筋板可对内密封环产 生加固作用,防止过分变形。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 实施例的描述而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 的特征,其中:
图1揭示了现有技术中压缩机的剖视图;
图2揭示了现有技术中缸盖垫的视图;
图3揭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缸盖垫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解决缸盖垫的内密封环在冲压过程中变薄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 具有下述结构的缸盖垫,包括:内密封环,用于密封气缸盖隔板;外密封 环,用于密封气缸盖外周;数个限位部,数个限位部从缸盖垫的中心部分 向外径向延伸,该数个限位部连接内密封环;限位部可以具有轴向倾角, 且限位部与内密封环之间的接合处呈凹进的圆角。
主要的,本发明的缸盖垫还包括数个筋板,筋板由限位部向外径向延 伸,数个筋板连接内密封环与外密封环。筋板的宽度不小于内密封环宽度 的三分之二,在一个实施例中,筋板的宽度为2.5~4.5mm,在另一个实施 例中,筋板的宽度为3.7~4.2mm。从端面的角度看,数个筋板中的每一个 筋板的中心线与延伸出该筋板的限位部的中心线重合。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缸盖垫还包括数个连接部,在数个限位部以及由 该些限位部延伸的筋板之间的位置连接内密封环与外密封环。
参考图3所示,图3揭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缸盖垫的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三电贝洱汽车空调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三电贝洱汽车空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0811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病人报告生成方法、装置及医疗设备
- 下一篇:呼气控制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