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反渗透中水回用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08112.0 | 申请日: | 200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678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07 |
发明(设计)人: | 韩仁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轻工业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44 | 分类号: | C02F1/4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陈亮 |
地址: | 200031***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渗透 中水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反渗透中水回用方法。
背景技术
RO(reverse osmos)反渗透处理依靠高压推动力和半渗透膜将自来水实现浓水和纯水的分离,90年代初以来我国RO技术发展很快,在工业生产中RO的分子分离法替代传统的离子交换法,在电子元器件,不锈钢板,汽车家用电器壳体,医药食品,日用化工的包装容器等冲洗工艺中得到大量的应用。
由于RO浓缩水离子浓度高,不能被其他工艺使用,除少量用于浇花,冲洗路面外大多进入废水处理站。另一方面,RO的纯水经冲洗后亦进入废水处理站。目前常用的中水回用是将废水站内的废水经过去悬浮物,离子和COD等复杂的废水处理法,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为此一般企业很少采用。
因此,希望有一种能够有效地回收利用反渗透处理水的技术。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出能够有效地回收利用反渗透处理水的一种反渗透中水回用方法。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出一种反渗透中水回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原水进行反渗透处理,产生浓水和纯水;将反渗透处理的浓水收集到一浓水收集池;收集反渗透处理的纯水经过冲洗后的废水,汇入该浓水收集池进行相融处理;以及将相融后的中水水流输送至冷却循环水系统。
在上述的反渗透中水回用方法中,该反渗透处理之后还包括:进行EDI处理或混床处理。
在上述的反渗透中水回用方法中,将经过冲洗后的废水汇入该浓水收集池进行相融处理之前还包括,去除有害物质。
因此,本发明是将RO的浓废水与RO纯水经工艺冲洗后的废水直接合二为一或经过简单处理相融,处理费用很低。该回用中水的悬浮物,COD,可溶解性固体含量≤自来水。可广泛应用到占工业用水80%的冷却循环水系统,完全替代冷却塔由于蒸发飘移和排放需要大量补充的自来水,也可应用到其他生产工艺中,或回流到一级RO的进水系统形成闭路循环,从而实现废水的零排放,化废为宝,产生直接的节水(简接节能)减排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RO浓废水和冲洗工艺废水的中水处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RO浓废水和冲洗工艺废水的中水处理示意图。请参照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反渗透中水回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对原水(如自来水)进行砂滤、活性炭滤、精密过滤101-103,经砂滤碳滤精滤的水其悬浮物大幅度减小优于自来水,有利于冷却循环水系统导热或其他工艺的应用;
其次,于步骤104将过滤后的水进行反渗透处理,产生浓水和纯水;较佳地,反渗透处理的纯水还经过EDI或混床进行处理105;
之后,于步骤106将反渗透处理的浓水收集到浓水收集池;而反渗透处理的纯水会经过冲洗工艺,于步骤107收集经过冲洗后的这部分废水到一收集池,然后,通过泵汇入浓水收集池进行相融处理;较佳地,在汇入浓水收集池之前还进行去除有害物质的处理108。
最后,于步骤109将相融后的中水水流输送至冷却循环水系统。
由于冲洗后的RO纯水一般经废水纳管到废水站,因此可以很容易的根据本发明对现有技术进行改造,可采用简单的改道流入冲洗后收集水池(中间水池容积很小)用泵送到浓水收集池二水合一后再用泵按需送入冷却塔循环水系统或供其他工艺使用。
反渗透中水的特点是,经砂滤、活性炭滤和精密过滤的RO中水其悬浮物大幅度减小优于自来水有利于冷却循环水系统导热或其他工艺的应用;并且大多冲洗工艺采用RO+(混床或EDI)处理,使RO中水的电导率大幅度降低优于自来水有利于提高冷却循环水系统的浓缩倍数和其他工艺使用。
因此,本发明的方法是将RO的浓废水与RO纯水经工艺冲洗后的废水直接合二为一或经过简单处理相融,处理费用很低。该回用中水的悬浮物,COD,可溶解性固体含量≤自来水,可广泛应用到占工业用水80%的冷却循环水系统,完全替代冷却塔由于蒸发飘移和排放需要大量补充的自来水,也可应用到其他生产工艺中,或回流到一级RO的进水系统形成闭路循环,从而实现废水的零排放,化废为宝,产生直接的节水(简接节能)减排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修改和完善,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轻工业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轻工业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081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水材料的保护板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多功能启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