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避雷器阻性电流峰值检波电路及其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207716.3 | 申请日: | 2008-12-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627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30 |
| 发明(设计)人: | 李新育;朱蕴;石磊;陈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气自动化设计研究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31/02 | 分类号: | G01R31/02;G01R19/04 |
| 代理公司: | 上海兆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有限合伙) 31241 | 代理人: | 章蔚强 |
| 地址: | 20002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避雷器 电流 峰值 检波 电路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阻性电流峰值检波电路及其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避雷器阻性电流峰值检波电路及其方法。
技术背景
避雷器的泄漏全电流包含了容性泄漏电流和阻性泄漏电流两个部分。其中阻性泄漏电流是真正反映避雷器运行状态的技术参数。由于阻性泄漏电流的检测常规上必须采样泄漏全电流和电压,通过计算电压和全电流的夹角,然后利用三角函数关系推算出阻性电流。因而阻性电流通常情况下只占全电流的10%至15%,经过两次乘法计算得出的阻性电流值误差已经比较大。造成常规检测方法的两个致命缺陷,即:检测精度较差、无法真实反映避雷器工作状态和检测成本较高,由于需要使用采样电压的高压PT,无法推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检测精度高,并且成本较低的避雷器阻性电流峰值检波方法,更真实地反映避雷器工作状态,易于推广。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发明之一的一种避雷器阻性电流峰值检波电路,包括运放(3)、二极管(4)、场效应管(5)和电压调节端(6);其中运放(3)连接二极管(4),二极管(4)输出端与电流输出端(2)相连,场效应管(5)的漏极与电流输出端(2)相连,场效应管(5)的源极接地,场效应管(5)栅极连接电压调节端(6)。
本发明之二的一种避雷器阻性电流峰值检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泄漏阻性电流通过电流输入端(1)输入运放(3)的正相输入端,对泄漏全电流进行放大;
步骤二:将放大后的泄漏阻性电流经二极管(4)从电流输出端(2)输出;
步骤三:将场效应管(5)的漏极与电流输出端(2)相连,场效应管(5)的源极接地;
步骤四:调节将连接于于场效应管(5)栅极的电压调节端(6),调节电压为低电压,使得泄漏阻性电流经二极管(4)对场效应管(5)的等效电容充电,充电后的电流输出端(2)达到阻性泄漏电流的峰值;
步骤五:调节连接于场效应管(5)栅极的电压调节端(6),调节电压为为高电压,导空场效应管(5)的等效电容中的电流,等待下次的检测。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避雷器阻性电流峰值检波方法具有这样的有益效果:提高了检测的精度、更真实地反映避雷器工作状态,同时检测成本较低,易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之一的一种避雷器阻性电流峰值检波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发明之一的一种避雷器阻性电流峰值检波电路,包括运放(3)、二极管(4)、场效应管(5)和电压调节端(6);其中运放(3)连接二极管(4),二极管(4)输出端与电流输出端(2)相连,场效应管(5)的漏极与电流输出端(2)相连,场效应管(5)的源极接地,场效应管(5)栅极连接电压调节端(6)。
本发明之二的一种避雷器阻性电流峰值检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峰值为1mA的泄漏阻性电流通过电流输入端(1)输入型号为TL062的运放(3)的正相输入端,对泄漏全电流进行放大;
步骤二:将放大后的泄漏阻性电流经型号为B1N4007的二极管(4)从电流输出端(2)输出;
步骤三:将型号为3DJ6的场效应管(5)的漏极与电流输出端(2)相连,场效应管(5)的源极接地;
步骤四:将连接于于场效应管(5)栅极的电压调节端(6)调节为低电压,使得泄漏阻性电流经二极管(4)对场效应管(5)的等效电容充电,充电后的电流输出端(2)达到阻性泄漏电流的峰值1mA;
步骤五:调节连接于场效应管(5)栅极的电压调节端(6),将电压调节为为1,导空场效应管(5)的等效电容中的电流,等待下次的检测。
以上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发明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方式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本发明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气自动化设计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电气自动化设计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0771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