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苯醚复合材料有效
申请号: | 200810207575.5 | 申请日: | 2008-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599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30 |
发明(设计)人: | 王灿耀;易庆锋;孙刚;吉继亮;苏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金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7/02 | 分类号: | C08L67/02;C08L51/00;C08K5/526;C08K5/20;C08K5/134;C08K5/098;C08L71/12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吴瑾瑜 |
地址: | 201714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聚苯醚 复合材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涉及一种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苯醚复合材料,属于高分子复 合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聚苯醚(PPO)具有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电气绝缘性、耐热性、阻燃性和 化学稳定性。其高温下耐蠕变性是所有热塑性工程塑料中最优异的,并具有水 解稳定性好、成型收缩率和热膨胀系数小等特点。PPO的缺点是熔融粘度高、 加工困难、抗冲击性能较差、制品易应力开裂、在紫外线下易老化交联、耐极 性溶剂差等,因此PPO很少单独使用。目前90%的PPO是与其它聚合物共混 使用或进行化学改性。国内外科技工作者在PPO与尼龙(PA)合金的增容、增韧、 增强、商品化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已取得了很多的成果,并使PPO/PA合 金得到了广泛应用,PPO与PA共混,既可改善PPO的加工性能和耐溶剂性, 又可提高PA的耐热性和尺寸稳定性,但PPO/PA的性能仍会受吸湿性影响。 而PPO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合金的吸湿性低,其物理和力学性能不 因吸水而变化,同时又具有PPO/PA共混体系的耐热性和抗冲击性。
近年来,PBT/PPO共混合金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结晶的PBT 与非结晶的PPO是互不相容的,要研制PBT/PPO合金,关键是相容问题。解 决相容问题通常采用相容剂,如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与聚苯乙烯(PS) 的共聚物、PS和PBT的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接枝GMA、低分 子量环氧树脂等。此外,PBT/PPO还经常采用反应增容,一种方法是添加反应 型相容剂,其中环氧偶联剂、含环氧基或酸酐基团的苯乙烯系聚合物是 PBT/PPO有效的反应增容剂;另一种方法是先将PPO进行化学改性,使其带 上可与PBT反应的基团,再与PBT共混。除了使用反应增容剂外,还可利用 聚碳酸酯(PC)与PPO、PBT之间存在部分相容性,使用PC作为PBT/PPO合金 体系的增容剂。虽然上述方法均有利于提高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在一定程度上 改善PBT/PPO合金的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但通过上述现有技术制备的聚对 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苯醚复合材料均存在相容性不理想和成本高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旨在提供一种相容性强和成本低廉的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苯醚复合材料。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苯醚复合材料,其组成及各组成重量百 分比如下: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55%~80%
聚苯醚 15%~30%
相容剂 3.0%~12%
抗氧剂 0.3%~1.0%
加工助剂 0.5%~2.0%
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容剂由极性共聚物A、极性共聚物B、活性单体和引发剂 通过反应挤出得到,挤出温度为180~200℃;其中:极性共聚物A为含甲基 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的共聚物;极性共聚物B为聚苯乙烯或其共聚物;活性单体 为有机酸或酯。
所述相容剂的各组成重量百分比如下:
极性共聚物A 25%~70%
极性共聚物B 25%~70%
活性单体 2.0%~5%
引发剂 0.2%~1.0%。
所述极性共聚物A为苯乙烯-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乙烯-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乙烯-正丁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共聚物和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组合。
所述极性共聚物B为三元乙丙橡胶接枝聚苯乙烯、高抗冲聚苯乙烯、聚苯 乙烯、聚苯乙烯与丁二烯的共聚物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中的一种或 一种以上组合。
所述活性单体为马来酸、丙烯酸、顺丁烯二酸酐甘氨酸丙烯酸酯、对苯二 甲酸二烯丙酯和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组合。
所述引发剂为二酰基过氧化物、烷基芳烷基过氧化物和双(叔丁基过氧基异 丙基)苯过氧化酯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金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金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0757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充气伞
- 下一篇:面罩型肤质检测的辅助装置及其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