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流体自动定量分配装置及使用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810207350.X 申请日: 2008-12-19
公开(公告)号: CN101486004A 公开(公告)日: 2009-07-22
发明(设计)人: 李刚;陈强;李俊君;赵建龙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主分类号: B01L3/00 分类号: B01L3/00;G01N35/00
代理公司: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潘振甦
地址: 200050***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流体 自动 定量 分配 装置 使用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微流体自动定量分配装置及使用方法,可应用于微生化 反应器和芯片实验室。

背景技术

近年来,微流控芯片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平台,在生物和化学领域受到广 泛关注,因为与宏观系统相比,微流控芯片在实际应用中有许多突出的优势, 如:(1)低成本:由于流体系统的微型化,检测分析和反应合成过程中所需试 剂和样品的量大大减少(通常在纳升或皮升级),能耗更低,使得运转成本 降低;另一方面系统的集成化和自动化,大大减少了人工的参与,从而也降 低人力成本。(2)速度快:流体系统微型化所带来的短的扩散路径和大表面体 积比,产生了更高效的传热和传质交换,从而使得反应速度大大加快,缩短 反应时间。(3)高通量:流体系统微型化也使得实验者在极小空间上可以同时 设置几十个,甚至成百上千个反应单元,所以微流体系统具有极高的样品并 行处理能力,一次可以检测和合成多个样品。(4)无污染:由于系统的集成化 和自动化,减少或基本避免了分析检测过程中人工的干预,从而减少了操作 中交叉污染的可能(5)高安全:由于微流控芯片平台所需试剂和样品量极 少,当使用或合成高挥发和危险性样品时,可大大提高安全性和减少废液污 染。除此之外,微流控芯片所具有的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等特点,也 使得其应用范围可以拓展到实验室以外的许多场合,如家庭里的疾病诊断、 野外的环境监测、犯罪现场的法医鉴定和战场上生化武器的侦测等。

虽然由于人们的关注,微流控芯片技术平台得到了很大发展,但是目前 微流控芯片中样品的自动定量分配仍然存在较大障碍,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现在常规的微流体自动定量分配方法,通常采用机械手实现样品的定量分 配,但是由于液体的粘度和表面张力的影响,基于机械手的定量分配方法难 以应用于操控亚微升级以下的样品量。还有一种常规方法,是利用电渗流定 量分配样品[Zeng S,Chen CH,Mikkelsen Jr.JC,Santiago JG.Fabr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electroosmotic micropumps.Sensors and Actuators B,2001, 79:107-114.],但是该方法仅适用于电解质样品,且分配过程中存在扩散损失 和污染。最近,加州理工大学的Quake等人尝试利用具有较高弹性的PDMS 材料制作多层微流控芯片[Hansen CL,Skordalakes E,Berger JM,Quake SR.A robust and scalable microfluidic metering method that allows protein crystal growth by free interface diffusion.Proc.Natl.Acad.Sci.2002, 99(26):16531-16536.],集成微阀和蠕动泵控制结构,实现微量样品的定量分 配,但是该芯片需要繁琐的加工工艺和复杂的微阀控制系统,成本和复杂度 较高。另外,芝加哥大学的Ismagilov等人利用控制T型微流体管道中两相 流各相的流速[Zheng B,Gerdts CJ,Ismagilov RF.Using nanoliter plugs in microfluidics to facilitate and understand protein crystallization.Curr.Opin. Struct.Biol.2005,15:548-555.],形成大量分散的微小液滴,实现样品液滴的 定量分配。该系统虽然简便,且通量较高,但是,不同液相粘度的差异和固 液界面张力的影响,使得液滴的大小难以精确控制,该方法定量精度不高。

因此,为了促进微流控芯片平台的广泛应用,迫切需要一种简便且精确 的微流体定量分配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微流体自动定量分配的装置,以实现微流控芯 片平台中微量样品和试剂的精确、快速、高通量定量分配。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微流体自动定量分配装置定量 分配微流体的方法。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0735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